最近,美国影星茱莉亚罗伯茨,在美国的一档《深夜脱口秀》(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节目中谈及麻将(Mahjong),无意间把麻将(Mahjong)带火了,原因是她对麻将(Mahjong)的领悟,达到了一个禅宗般的境地:
(麻将就是)通过随机抓牌,在混乱中创造秩序。
To create order out of chaos based on random drawing of tiles.
一众国人突然感觉,过去十几年的麻将都白打了——废了这么多时间,也没赢几个钱,还没有这样透彻的人生觉悟,哎!
茱莉亚罗伯茨谈麻将(Mahjong)伪管理学解读
其实,国人对于麻将除了娱乐之外的理解,很早就有所谓关于“管理学”方面的解读,诸如:
◆ 志同道合
◆ 共同商议规则
◆ 无领导型组织
◆ 共同投资
◆ 共同协作
这里的很多理解,其实都是基于麻将的四个人属于一个组织(公司型组织)为前提的。然而,这样的类比并不恰当,因为麻将其实是4个独立的“法人”,依照共同认定的“市场规则”进行的“零和博弈”——没有创造出新增价值,赢钱的一方获得的是输钱一方的损失。
“游戏化”解读
对于麻将,比较好的解读角度是看如何运用“游戏化”的思想,来提高小团队之间的竞争意识:
◆ 随叫随到:基于游戏的魅力和游戏规则的要求(必须凑齐四人的时间)
◆ 自觉加班:因为游戏化带来的竞争,输家自愿花更多时间投入竞争,赢家也不便赢了就跑
◆ 及时激励:游戏化要求每局输赢都及时兑现,实现激励的闭环
◆ 责任到人:“引杠”和“点炮”都会被记录到人并在一局之后及时兑现
管理学解读
正如上面提到的,正确理解麻将,应该基于四方互为竞争主体,依照共同认定的“市场规则”做“零和博弈”:
◆ 一方抓上一副牌,首要看自己手中牌,然后就要尽快在头脑中生成另一幅牌,于是要努力促成头脑中的这副牌,即所谓的“愿景”。
◆ 在打牌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着“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再看其他三家的打法和路数,进行“竞争对手分析”:
哪家不要条子?
哪家不要万子?
自家的筒子哪些是熟张可以打?
哪些是绝张可能会点炮?
◆ 打牌不抱怨环境,拥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 输牌不怪罪别人,总是向自身找原因;
◆ 自觉自发地苦练技艺——用手就能摸出是什么牌。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每个原以为打麻将精进的人,如果将这些精神用于创业和管理工作,应该都是一把好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