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得有两三个月了吧,断断续续,每天地铁上读一点,囫囵吞枣,颇多不求甚解,也没有刻意去记,都读到第三本汉元帝了记得的东西还不如几集《百家讲坛》来得的多,惭愧得紧,以后还是简单的写点感想出来,以后全忘了时还能过来查到这些点滴。
历史真是个有意思的东西,有些事体现出来的哲理深刻得让人深省,也有些事愚蠢得让人抓狂。
一、燕王属国子之
苏秦既死,秦弟代、厉亦以游说显于诸侯。燕相子之与苏代婚,欲得燕权。苏代使于齐而还,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对曰:“不能。”王曰:“何故?”对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鹿毛寿谓燕王曰:“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能让天下也。今王以国让子之,是王与尧同名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于益。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绶,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古往今来的权臣,要想之手遮天,无一不经过无数的腥风血雨,机关算尽,一将功成万骨枯,但子之权倾燕国,看起来却是如此的轻松,苏代一句齐王不信其臣就让燕王专任子之,更牛掰的是鹿毛寿居然以“王与尧同名”就能忽悠燕王域国属子之,国事皆决于子之。子之得权之易,罕见!燕王智商之低,也罕见。
二、白马之辩
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
这一段给我感触很深,每天都见到各种辩论,但多数都有头无尾,多以谩骂鄙视告终,究其所源,无外乎就是辩论双方忘记了辩论的初心,以胜负做为了唯一的目标。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如今很少见了。
三、聪明戒太察,仁温戒无断
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印象最深的是“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好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于当老好人,避免冲突,易于妥协,在公司,在朋友圈口碑都很好,但每临大事需决断时犹犹豫豫,瞻前顾后。
好的东西很多,但不知道我是记忆力衰减了,还是疏于文笔不知如何下笔,先简单写这么点,希望以后可以写更多,写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