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国学与传统文化
随记||漫谈西游之方寸山三星洞

随记||漫谈西游之方寸山三星洞

作者: 桓小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16:57 被阅读139次

    欢迎来到《西游记》!

    上期链接:随记||漫谈西游之花果山水帘洞

    方寸山三星洞

    本文首发萌萌的公众号:寄上锦书,这是一个超级有文化底蕴的老铁~


    摆脱了生存的危机,又改善了生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话放在悟空身上也同样合适。人总在自寻烦恼,面对生死看破之人又太过于稀少。追仙修道成佛,此路漫漫而其修远兮,这是一个艰苦的求学过程。简单点来说,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并且要坚持住自己的本心。这不,悟空就开始了自己的漫长求学之路。

    先说为什么要求学。因为不想死。为什么不想死,这个我也给不出答案,就好像是天性使然一般。缘由的话就要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了,稍许近一些的话便是秦始皇。秦始皇想修仙应该是帝王修仙的一个开端,古人常说事死如事生,死后的世界应该也和现今的世界是一样的。之前在大学进修了古代丧葬礼仪的选修课的时候,发现古代人对梦以及生死的理解和如今我们的解梦之道却不甚相同。在那段神秘时期,古人对梦境也从未知恐惧一点点去探索,去解读最后变成了能解释的现象。万物都是由规律可以去寻找和感受的,那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意自然不足以外人道也。死亡,对于悟空来说太未知,因为未知所以恐惧,进一步来说,就是害怕死亡。因为不想死,所以求学就有了动力。那么这个动力是不是持久呢?很多时候,我们再求学的时候,也是有动力的。但是那个动力是喜欢,这样的动力有时候也只是三分钟热度,懒惰会消磨喜欢,最后什么都没有做。

    求学是一条艰苦的路,既然打算开始了,就不要退缩。悟空带着一颗不想死的心踏上了求学之路。

    再者说怎么求学。求学,讲究的是机缘。朝餐夜宿,悟空在尘世中学习,收集一些关于长生不老的消息。奈何尘世太多诱惑,看不穿,摸不透,为名为利无为身命。历经十多年,悟空来到了方寸山三星洞。也许是机缘到了,在山中听闻樵汉念词满庭芳,为散心,为解困,也为悟空指点了方向。悟空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最终还是有了一个好的结果。个人以为,这是坚持的力量,虽然前途是迷茫的,但是只要坚持下来,最后总会滴水石穿。这点,可以应用在所有事情上。坚持久了,就会变成习惯,而这个习惯往往就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己。

    有了求学的地方,自然也需要有一位师傅能领自己入门。

    然后说怎么拜师。菩提祖师高高在上,悟空看到这样的仙人,见者就拜。此处可谓是抓的好机会,也亏的悟空机灵,倘若傻一点,估摸着这拜师一说也就凉凉了。拜师之时,总有名讳,此处交代了悟空姓名的来源。关于“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这十二字,倒是和佛偈里的顿悟有些类似,看起来像道场的方寸山会不会其实是也和佛也有关系?西游里对于菩提坐姿描述是端坐,而在道家里,端坐是很少见的一种行为,反而是在佛门之中较为常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悟空的学艺之路,正式开始了。

    在这方寸山内学习修炼,其实和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有些类似。比如言语礼貌,书本知识的学习,人与人相处之道以及生活的基本技能。悟空在方寸山内的学习出师不过十来年,而我们在学堂里学习也经过了十几年才出师(以本科为案例)。从如今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来看,书本学习是最重要的,因为考试成绩往往会具备一定程度上的代表性,为了追逐分数去报考的学习补习班或者是一些其他的课程,无一例外都增加了学习的负担。什么时候可以学什么,什么东西都规定死了的时候,原本自由的知识学习就转变成了任务,抱着完成任务的想法,往往敷衍学习的会变成了多数。没有人天生热爱学习,因为学来的知识不知道有什么用。古人对于学习的态度要比我们现在的人要开明很多,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想学就去学。不过,能不能学的上这是另外一说了,很多寒门还是读不起书的,自由只是对于一般的贵族而言。悟空对于学习修仙这事儿还是很热心的,在进入方寸山的多年后,听菩提座谈,也算是心有体会。

    学习的路,要耐得住寂寞,也要学会方法。老吴在描述的时候,将道门内术、流、静、动等分开描述,奈何悟空只要听到不可长生便不学。关于这点,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在这信息横流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都铺天盖地的集中而来,信息筛选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以什么逻辑来进行筛选,这就需要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了。悟空是个有原则的人,对于学习目标从来很明确,这或许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学到长生之术的。另外还有一点,在于悟空的悟性。悟空是集天地之精华孕育而生的一个石猴子,在方寸山可以说是进行了启蒙的教育。而面对他的种种不学,菩提祖师看起来似乎很生气也给悟空出了难题。好在悟空是个有悟性的猴子,面对这戒尺也有其他的想法。说起来,这个脑回路估计也只有悟空有了。得道成仙自然还是需要磨难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来一般也都是这样。五百年是一个劫难,雷、火和风,三个劫难过了才能修成正果。而面对这三个灾难,菩提也为悟空准备了三十六变和七十二变,分别符合天罡地煞。

    菩提祖师作为一名师者,能够因材施教并且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并加以传授,确实是不错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一位仁师。筋斗云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仙人自等天而上,而悟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只猴子。猴子翻跟头,乃是天性,因而进行了改造,变得适合悟空,悟空学起来才方便。这是师者善于引导的一面,而如今,如此引导的师者已经为数不多了。

    传授的本领已经差不多了,出师总要有个由头。悟空的卖弄法术便是最好的名头。祖师借着这点其实已经点破了悟空还炫耀的本性,并且告诫悟空要藏拙。可悟空藏拙的这一点却没有放在心里,以至于最后碰到了诸多妖怪,均是冲动坏了事。对于祖师所言,“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其实就是告诫我们,行事做人均要低调。

    对于悟空的离去,菩提说莫要提起自己名讳。个人感觉是两点原因。其一,菩提应该是能掐会算知道悟空未来是佛家和道家的中间人,而自己的身份却是中立,如果悟空自保家门,那么方寸山的信息就会被流传出去,最后可能无法进行清修。其二,悟空还炫耀是天性,喜欢听好话,做事冲动也不是在方寸山内可以磨成的。只有真的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才能得到变化。而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如果说出自己名讳可能会给方寸山带来麻烦,也让悟空失去了一部分的经历。


    下期链接:随记||漫谈西游之东海龙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记||漫谈西游之方寸山三星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fl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