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如何认识汗

中医如何认识汗

作者: 玉墨清欢 | 来源:发表于2022-06-29 14:24 被阅读0次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所以《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温病条辨》也说:“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液的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腠理开,则汗液排泄;腠理闭,则无汗。

夏季过度出汗,耗损阳气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血证论》曰:“汗者阳分之水,血者阴分之液,阴与阳原无间隔,血与水本不相离。”因此,中医认为大汗伤阳,就是说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过度出汗,会令阳气耗损,容易出现浑身乏力的情况,不值得提倡。

中医学将不正常的出汗,归于汗证

历代医家对于汗证的病因病机早有论述,如著名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出汗主要是由外界原因引起的,风、热、湿是最常见的原因。而《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也提及持重远行汗出于肾,过劳会导致肾虚,出现汗多,伴有腰膝酸软和神疲乏力等表现,治疗此类汗证应以补肾固气为治疗原则进行敛汗。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提及因血瘀所致汗证。总而言之,汗证的致病病机复发多样,虚实交错。

汗证包括了自汗,盗汗。

其中白天稍微活动一下就出汗,称为自汗。从中医角度来看,自汗可因身体虚弱、气阴两亏,津液外泄导致。此类自汗的人常常伴有疲惫、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

体质阳亢热盛也极易出汗。但此类患者出汗后往往觉得舒服,因为体内的热、火等邪气会随着汗排除体外。

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

小孩因为脏腑稚嫩,调节功能稍弱,或睡前进食,玩闹,在入睡最初的2小时内,容易出现头背出汗,并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出汗太多,容易疲劳,就需要及时就医的。

此外,产妇、尤其是新产妇,生产过程中容易耗气伤血,在产后的一两周内,也容易出现多汗,盗汗,如果长期如此、持续不减,也应该及时治疗。

其他情况,比如有的人头部特别容易出汗,“热自胸中熏蒸于上,故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可能是体内有热,热邪蒸腾,迫汗外出。再比如单侧身体出汗明显,可见于脑中风后肢体偏瘫的患者,与患者侧肢体经络气血瘀阻不通相关,与之前王清任的理论相符。

夏季应适当出汗

当然,正常人在气候炎热、活动、衣着过厚、情绪波动、紧张、进食等情况下出汗,属于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因为讨厌出汗,整个夏季,都处于空调所营造的低温环境中,不外出运动,只呆在室内,并不利于身体健康,反而容易出现身体沉重,酸懒无力,精神不振的症状。

专家建议,应该顺应天气和身体状况,适时外出活动。出汗多的时候,注意及时补水,电解质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药材或者食品,有助于补充人体津液的亏耗,如生地、麦冬、沙参、玉竹、百合等。此外,还应当注意补气固摄,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敛汗作用的黄芪、西洋参、煅龙骨、煅牡蛎等。

桑叶金银花茶

材料:桑叶10克,金银花10克,可加入3-5克白菊花或绿茶。

做法:开水冲泡或煮开10分钟左右,放凉即可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而止汗。适合汗多伴有口干咽痛,舌燥尿黄的人群。

黄芪炖乌鸡

材料:黄芪20克,乌鸡半只,红枣2-3枚,枸杞一小把。

做法:乌鸡切块加清水,加入黄芪,红枣,枸杞隔水炖熟,调味服食。

功效:补脾益气、养阴益血,能补益肺气而固表止汗。适合产后或体虚,汗出疲倦的人群。

泥鳅豆腐汤

材料:泥鳅100克,南豆腐2块,食用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先用热水洗去泥鳅粘液,剖腹除去内脏,用热油煎至金黄色,加豆腐,加水2碗煎至半碗,用盐调味,吃鱼喝汤。

功效:益气养阴,可用于盗汗调理。

相关文章

  • 中医如何认识汗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所以《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温病条...

  • 玉衡医案-砭治自汗盗汗

    前言: 中医对汗的认识 1:什么是正常出汗?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即体内的津液,外泄于表则为汗液,汗的有...

  • 中医汗蒸

    汗蒸可以排毒祛湿,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冬病夏治疗法,但三伏天天气热,人体出汗多,那么三伏天汗蒸好吗? 汗蒸是针灸、拔罐...

  • 中医'汗蒸

    汗蒸可以排毒祛湿,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冬病夏治疗法,但三伏天天气热,人体出汗多,那么三伏天汗蒸好吗? 汗蒸是针灸、拔罐...

  • 中医如何认识健康

    说到中医,一定要认识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怎么认识健康呢?《黄帝内经》包括两部书:一部是《素问...

  • 多汗症的中医论据

    多汗症一般是指局部性的多汗。中医释名中医把出汗作为重要的辨证依据,白天多汗叫自汗,由于阳虚气虚不能敛汗所致。晚上睡...

  • 【爱健康】15 人人必备——如何治疗便秘

    如何治疗便秘 应季顺养 便秘人人都会碰到,尤其是女性、老人、儿童。下面说说中医如何认识便秘,以及中医的治疗思路。 ...

  • 汉唐时期的1两折合今制约13.8g。1两=4分=10钱=40字

    刘大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如何认识中医古方计量单位 在学习中医经典时, 中药处方的计量单位有事使我们感到费...

  • 中医听课笔记 也许有你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天听孟老师讲中医,短短续续的做了些小笔记,分享之。 中医帮我们祛病的三大途径:汗 吐 下 汗,即通过皮肤表面发汗...

  • 汗泡疹中医什么说

    汗疱疹的发病原因 汗疱疹在中医最常见的证型是脾虚湿盛型, 脾胃是人体代谢水湿最重要的器官,脾胃的机能不好,水湿代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如何认识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gt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