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了很长时间是否要写这篇文章,我在跟自己核对分享的意图是什么,分享是在增长自我还是消融自我,在分享的过程中是否也保持觉察与平等心。同时,内在整合的历程也在进行,时不时也有困惑升起,似乎在目前这个时间点是合适的时间,不管之后会怎样变化,我想就分享此刻的一些体验,希望能让感兴趣的朋友有一些收获。
1月8日至19日,我前往缅甸参加纪念乌巴庆老师诞辰120周年的十日内观禅修(乌巴庆老师是葛印卡老师的老师)。这次内观之行,让我的内在对内观和萨提亚有很多整合。回国后浸泡在萨提亚的氛围中,一些疑惑也慢慢变成指引和添加,更加清明。
也许有人好奇内观是什么,有人会问萨提亚是什么,我想抛掉这两个名相,说一些相通的历程。无论大乘小乘,禅修和心理学的标签如何,其实还是看心(换一种表达是:谁在看?),华服锦衣如何,脱了马甲又如何?所以有时候用不同的标签,有时候不用,希望水倒出去,孩子还在。
回看一下之前的历程吧。(开始说人话)在中心的体验随着时间每天都在变化,刚开始进中心时的体验:缅甸的Joti中心,自然环境很好,有很多小动物,所以晚上也会听到一些声音,同时中心附近似乎有寺庙,所以有时候也会听到类似佛号和唱诵(这个和国内中心的体验很不一样,因为内观一直在强调专注在呼吸和身体感受上,是很纯净的,所以刚听到时,自己的平等心受到了一些影响,觉得好像中心在让禅修者最大程度降低外界影响的部分似乎可以有不同。)因为自己从小对入睡的环境期待比较高,对声音和光线都特别敏感,中心的窗户没有窗帘,所以第一晚听着不知道哪里传来的似乎是佛号和鸟的“哀鸣”声音中,在灯光的照亮下一直观呼吸到天亮(在之前参加的内观期间似乎就没怎么睡着过,当然因为打坐,所以不会感觉疲惫)。
早上,在观呼吸的环节,听着要保持至少一分钟的专注时,发现,自己的妄念纷飞,根本没法做到。刚发现的时候,其实自己吃了一惊,意识层面觉得自己好像还挺好的,原来内在有这么多的发生没觉察。同时,发现自己很容易被头脑中的画面吸走(就好像画面一出现,整个人就身体前倾跟着走了),不断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把自己拉回来,也有一些念头飘过,在解读当时的状态,“之前的那段时间第六脉轮开的太厉害了,体验到很多恐惧”,第一天在禅堂的时候有个念头一直冒出来:很害怕被攻击,尤其怕被碰到身体,因为是违反戒律的,之前内观时有被邻座无意碰到过。留意到念头时就把自己继续带回来,发现不是很容易。下午的时候去小关房,一个人,不会有被碰到的危险,但自己刚坐下的时候,发现好像有一些害怕,而且坐定后,有很多正面的画面和念头出现,但情绪似乎更强,一下就被带跑了。一点一点再保持对呼吸的觉察,回来。另外一个念头升起:原来正面的画面和念头也会带跑人。
第一天,休息的时间,在路上走,看着阳光照在篱笆旁的小树又照在蚂蚁身上,看着光和影同时存在,有动又有静的画面觉得很美。意识到自己其实违反了“神圣的静默”,关于意的静默部分。
随着课程的深入,自己在看待外境的部分,有很多不同,第二晚再听到鸟的声音不觉得是悲鸣,但还是被突如其来的一只猫的惨叫惊的睁开眼睛。有亮光也没关系,都可以作为用功的助力,继续保持对呼吸的觉知。
在观身体感受的时候,留意刚开始自己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疼痛的部位吸引,有一个念头升起:其实不止是在观感受时,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也有这个模式。于是在继续保持对身体感受觉知时,有个问题冒出来,到底怎样是平等心?因为我当时正在身体层面体验和践行平等心,所以我只是留意到这个问题,继续保持对身体感受的觉知,后面在通扫全身的过程中,答案就又冒出来了。分享一点冒出来的“泡泡”:平等心并不是全盘接纳,就像我在通扫全身的过程中我是有在主导的,只是当注意力到不同的位置后体验到不同的反应,无论升起什么反应都保持着平等心,对愉悦的感受不升起贪爱的反应,对不愉悦的感受不升起嗔恨的反应(其实这次看到英文版对平等心的介绍中还有不忽视的部分)。
再在禅堂与宿舍之间的小路上走时,看见更多的部分,不只是光线照着的,也看见泥巴,看见各种,但又一直保持觉知,似乎判断的部分少了很多,只是看见了。有一个念头升起“平等心就是大爱”。在这个念头升起后打坐,似乎感觉到更多精细的感受。
现在觉得,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平等心。不管体验到什么,保持平等心,即使到进度检查之前才有一些比较浅的消融体验,也接纳就是这样的体验,跟之前的体验不一样也没关系,那一刻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
第八天的时候,早上观到右脚小腿部有一个很沉重的体验,当时感觉到无力、沮丧和挫败,觉察到自己有点陷进体验了,进入心理学的范围了,又企图把自己拉回来,不过当时实在有点hold不住了,最后的十分钟静不下来。一个念头冒出来:想到老师反复强调不要掺杂其他方法,原来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中午回房间的时候,看到了一只花猫趴在门口,我一靠近就把肚子掀过来,因为没有养过猫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只是感觉好像蛮亲近的,就用手挠了一下它的肚子,结果它用右爪轻拍了我的手,我猜它可能不喜欢,我就把手收回来了,它后面舔了一下身上,又翻过来,走向我,在我小腿旁边蹭来蹭去,我当时感觉很奇怪,因为它的状态似乎有点躁动。不过没想太多,就跟它打了个招呼,回屋休息了。下午的时候,我提醒自己专注在呼吸上,不再进入某一个体验中,所以还是蛮顺利的。晚上回宿舍时,又遇到那只猫了,还是在门口,我蹲下来跟它打了个招呼,之后准备进屋,结果它就跟着我进了宿舍,试了几次开门招它出来,都没成功,它趴在我的床底下不愿意走,我犹豫了一下不能身体接触的戒律,是跟人的吧,还是把它抱出了房间,跟它道别。它的状态还蛮温和的。
那天晚上我做梦,梦到跟一位男老师和他太太去游乐场玩,男老师从很高的地方摔下,但没有受什么伤,只是小腿有点伤,他太太有事离开了,我架着男老师去医院,一看到诊断报告的时候,我就吓醒了。到第二天早上,我想到这个梦还有点后怕,不过突然一个念头升起:这是个梦。一下就提醒我不再对它继续反应了。同时也收到那个潜意识的讯息。当我之后再去回看这个历程时,我发现这一切都是有关联的。当我在很深的体验我自己时,所有我所关注到这些都跟我这个身份认同的部分密切相关。让我对能量和脉轮以及身体部分,所谓“六道”有更多新的念头升起,我现在所赋予的意义是七个脉轮是七种意识状态,当我们对六个不同的意识状态有执着时,就容易陷入迷失的轮回中,顶轮是可以超越,通往更大的部分的通道。每一个当下,经由身心互动,我们都在积累或消融一些习性反应。想起曾经看到萨提亚女士说的一句话:Life is not what we supposed to be .It is what it’s.The way you cope with it is 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简译:生命不是我们设想的那样。它就是本来的样子。你应对它的不同方式会产生不同。)
这次第一天刚开始观呼吸时,还有一个部分触动我的是,现在说起来是很简单,之前却迷了很久的部分,对于跟身体感受体验的联结。因为第一次内观身体体验到消融(不是完全消融,还没有穿透脊柱)后,对身体的重视程度就没有那么高,认为其实只是一种有身体的感觉,是对自我的执着才认同这个部分的。所以有时候会要求自己适应各种环境,其实忽视了当时的情境已与之前不同,没有跟身体感受联结,头脑又把道理带进来,无论用“超理智”,还是“合理化”等来标注这种错误都一种提醒。没有身体,根本体验不到这一些。所有的道都需要体验到才行,否则都是思慧,有时候反而是不适合当下正在发生的,迷失在想象之中的。这或许也是葛印卡老师一直强调不要运用想象的部分,那个只是在心的表层工作,没有在心的深层工作的原因吧。
对于消融自我这次也有更深的体验,之前看的很多说法,“去除我执”什么的,我这次的体验是当我们真正对所有的部分保持平等心,在完整的状态下,自然就消融自我了。是消融,而非消灭。不是在一部分的自己推动下试图去改变另外一部分的自己。所以超越自我并不是真的“断舍离”,而是“联转移”,感谢身体教会我的功课。
对于能量的部分,经由身体体验到的粗重疼痛的能量、精细愉悦的能量、麻木无知觉的能量,其实是蕴含过往我们投注的或嗔恨愤怒,或贪爱执取,或忽略无视的习性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而这些能量是有层级的,这个和前面说到的平等心也有关联。像贝曼老师说的不是苹果和梨子的区别,而是有程度的差别。之前我只是较多在思慧上了知,这次更深地体验到了。以前我对接纳的理解是全部都一样,都是不同的选择而已,这在我看人的时候也是,对自己不是。所以无论对方怎么样,我都更多想改变自己去接纳。但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平等不等于平均,不等于频率上完全相同,不然运作的法则就动不了了,因为都是一样的,怎么动呢。麻木无知觉的能量是最低层的,然后是粗重疼痛的能量,随后是精细愉悦的能量,再往上是平等的消融的能量。而粗重疼痛的能量中蕴含了精细的愉悦的能量,只是我们的觉知细微程度的不同,造成体验上的不同。(从这个角度去看应对姿态会很不同)
然后,对于正道有更深的体验与确信,正跟对错好坏的价值评断无关,只是频率不同。积累某些特质(或者用品质、菠萝蜜、资源等词)会更接近正法(无论以什么来命名,大道,自然法则),不论反馈会是怎样的,或毁或誉或“没有反应”,只要继续坚持积累,会让果慢慢呈现出来。但不要对体验到的有执着,而是继续回到对实相体验的历程中来。这一切只与我有关,与他人和外界无关,是需要自我负责的,要做自己的主人。所以不要因为别人怎么说就相信,也不要因为很多人怎么说就相信,要自己体证到了再相信,那个就不只是在信念的层面的确认,而是更深的对实相体验或者说对生命力体验的确信。
说到自我、他人、情境的部分,之前看到萨提亚的饼状图一直有困惑,觉得有些没有说清楚,这次更深的体验到那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一个不是很贴切但浮现的画面是在一个名为情境的充满水的大水桶中有两个靠在一起的充满水的水杯,一个水杯贴了一张标签叫自我,一个水杯贴了一张标签叫他人。那个贴着自我标签的水杯上有一个饼状图,写着自我、他人和情境,其实那些都是属于我的,“我体验到的自我”、“我体验到的他人”、“我体验到的情境”(有句话叫你体验到的全部与积累的习性模式(业)有关),但很多时候,我们把“我体验到的自我”当成是自己,把“我体验到的他人”当成是真正的他人,而没有自我负责。内观在这个部分会很清晰直接,一遇到外境(我之外的)就回到自己,开一频道(自我,或者说观者)和三频道(情境,包含各种法则等),对二频道(他人,或者说被观者,不一定限于人)的开启有限制,但如果仅限于此就成了“自了汉”了,所以在后面慈悲观的部分,是进入到“他人”的部分。目前我所理解的萨提亚的“第三度诞生”是朝向完全的自我负责,同时也在往联结他人生命力部分拓展。在这个层面上抛掉内观与萨提亚这两个名词,里面更深的部分在我里面整合。所以在“我和Ta”去往“我们”,再去往“合一”(解脱)的部分的路径上有更多同频的感觉。
(前面那一段说自我、他人、情境的部分还只是泡泡,我的实修还没有到那里,目前还是思慧,像葛印卡老师说的,我还处于幼儿园的水平,意图只是想分享关于相通的更深的部分,包括接下来这一段也是,会有一些关于不同的区别,但不带价值评断的纯粹目前的一些念头)想要说说关于我体验到的内观和萨提亚的不同。我所体验到的内观,经由呼吸和身体感受(二者都是包含了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更深的进入口,比如我们可以用意识控制呼吸,但如果我们不用意识控制,呼吸也会继续。我们的心念会对身体感受有影响,但即使在正定中不起贪嗔等反应,身体依然会有感受升起)去联结每个当下的实相的体验(是体验,而非实相本身),是很清晰明了的可以体验到念头不是我,情绪不是我,身体感受不是我,各种反应(贪、嗔、痴)不是我,那我是谁?一下子就聚焦在萨提亚所说的“自我”(self)的部分,不过内观的侧重点在对实相的体验部分,不鼓励去进入感受、观点、期待、渴望等部分,因为目标不是在心的表层工作,而是在更深层的核心的部分用功。但这不意味着这一段念头、情绪、身体感受等不重要,或者价值评断它们是“垃圾”,从很早之前,我就不同意这样的论断。从萨提亚的角度,这些都是生命力发出的信息,提醒我们有一些东西要注意。比如说所谓的负面情绪,不是说这个情绪本身不好,对它继续起反应,而是它发出了一个不协和音,我们根据这个音高,可以去调整,去往更和谐一致的音。负面情绪是失衡的能量振动的结果。葛印卡老师说当你有负面情绪时,你就开始伤害自己,你先伤害自己,然后开始伤害他人。在我目前的理解中,其实负面情绪是一个“求救讯号”,提醒我们有些部分要引起我们注意,需要支持和帮助。想到一些在关系中出现问题的人,Ta们的生命或许也在通过这个方式向外界求救,想到这里,内心有许多的感动和慈悲升起。我们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可以如何更和谐一致性(不是一致而是一致性)。我们可以如何带着爱和慈悲在特别情况下采用特别的行动。(如果用“温柔而坚持”,感觉有点太温和,如果用“狮子吼”,感觉有点太凶了,好吧,有评价了,暂时想不到合适的词,就这样吧)
回到前面说的, 萨提亚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所以萨提亚会在更具体的体验上下功夫,目标是去除我们对感受、观点、期待、渴望等等生命体验的执着,经由去除这些执着,我们回到生命力,回到对实相的体验中,而最终的目标是可以去往消融的。
在入世的层面,萨提亚更容易入门,在关系的改变上也有特别的优势。举一个这次遇到的例子吧,事情的影响已经过了,也希望这次分享只是谈事件本身,我把祝福送给可能会带入自我认同的人。有一位朋友跟我聊天时,分享了一个观点:心理咨询师都会在身体上出问题。我当时听到的时候,愣了一下,不明白Ta跟我分享是为了测试我的平等心故意为之,还是真的Ta是这样想的。我有点困惑,也在觉察自己内在的发生,在内观的背景下,我就不会理会这句话,我回到自己,重新回到对实相的体验就可以了,可是我又想到如果Ta持有这个观点,可能会对Ta有影响,如果我找Ta核对,Ta会不会哈哈一笑,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啊。最后我做了一个决定,跟Ta核对,无论Ta如何看我,怎么反应,我都保持平等心,我希望Ta不会因为分别心而伤害自己。于是,我去跟Ta核对,当然Ta的反应和我预期的不同,我听到Ta说关于Ta曾经的咨询师后面在身体上出了状况(如果我没有听错),我更深地听到Ta这句话背后Ta内在的更多的部分,有善意和严谨的品质,虽然好像后面Ta跟我说话时有些不愿意多说的部分,我在当时也没有选择继续深入核对,但这个历程对我是很大的学习,在萨提亚中,这种核对是很经常的,也让我们有机会更多看到对面这个生命本身,不止是Ta的行为、观点、感受等等,在那个情境中我没有继续核对,也是对当时情境的尊重,当时大家还在内观的氛围中,不掺杂其他的方法,放下了一些执着。
想到一位老师说的关于becoming和being(形成和存有)的部分,关于主导和跟随,主导的是什么?跟随的又是什么?两个部分其实同等重要,当然有次第之别,但是要保持平等心。如果我们一直在“家”里,我们可能不知道“家”是什么,如果我们一直在外面,我们也不知道“家”是什么。如果没有身体,我们没有可以感知能量变化的通道,如果没有自我,也就没法达到更大的状态,因为没有可以达到,本来就是,没有到达。所以自我不是问题,对自我的执着会造成所谓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按贝曼老师的说法是一个解决方案,只是失功能了。有不调和的音,才有可调音的可能,关键是听什么音来调。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更大的和声。从这个角度来看“面貌舞会”,看所有的互动都有不同的体验。我可以穿圣诞老人的衣服,可以穿中山装,但我知道我不是我穿的衣服。如果没有佛陀、没有耶稣、没有孔子、没有老子,很多历程都会变得不同。可是如果执着于外相,就失去了更深入的机会。
所以,礼敬所有在行在彰显爱、智慧、慈悲、安详,以身示范,指引人们提升意识状态,朝向或名为合一,或名为解脱,或其他的所有过来人、正在行走、未来将行走的人们。有很多感恩送给一路上所遇的良师益友,名单太长了,无法全部列出,我会以在自身上培养起相同特质的方式来致敬。愿慈悲、安详、智慧、解脱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不断壮大。愿众生快乐。
最后,想以之前的那段英文稍加改动,作为结尾。Vipassana or Satir is not what we supposed to be .It is what it’s.The way you cope with it is 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简译:内观或萨提亚或其他任何名称,不是我们设想的那样。它就是本来的样子。你应对它的不同方式会产生不同。)那就是生命力的显化,因为你的存在而不同。“我是宇宙独一无二生命能量的彰显”同时“我是宇宙的一个笑话”,老爷子的两句话听完,只留下哈哈哈哈...
(本文只是小可一点愚见,希望能让有缘人获益,欢迎交流指正。如有疏漏,望能改正,愿能自利利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