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等诸如此类老生常谈的大道理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有的也明白大概是什么意思,却总是觉得用不上,虽然非常想用,但不知道从何下手。
人们总觉得,如果把“大道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那人生将多么圆满。但实际上能将大道理切实去践行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行为准则如果想起到作用,有两种途径,一是外界将这套“大道理”强加于人,长时间的训练以形成习惯,二是通过自我规范约束,按“大道理”行动。第一种途径不太现实,只有军队差不多符合这种强制性,但军人还是少数。第二种途径首先需要明白“大道理”并绝对认同,其次要有非常强的自律来执行。这就要谈到另外两种原因了。
其二,明白“大道理”并深刻认同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获得类似机会的经历,就会怀疑时刻准备着的效用,觉得性价比太低,而不准备又难以获得额外的机会,如此形成循环。所以如何跳出既有思维定式变得重要,这就可能需要多多和外界交流,从别人的经历学习等。
其三,明白“大道理”并严格要求自己去执行则更难。懒惰是人的天性,严格自律是违反常态的,这就让人觉得痛苦,比如“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但在没有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多休息少学习少劳累,因为这是符合天性的。
所以我们常有听过那么多大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感慨。人生非戏,我们都没有上帝视角,用现在的眼光对过去的行为加以评判是毫无意义的。希望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在当下,体会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