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书院群格外热闹,有晨起的“接纳”,有缘老师的“解惑”,还有新学员风儿微雨的加入。这样特别的日子要总有些许文字留下。
于是我趁热打铁跟着风儿微雨去浏览水墨生态庄园,以个人的视角尝试完成了一篇点评文章。于文字间学习和成长,情绪随着音符起伏跳跃,仿佛正在吟唱一曲欢乐的歌。
与文字的相约仍意犹未尽,提笔复盘书院的智慧早课。时光流逝的瞬间,余下的都是努力成长的足迹。
接纳
晨起便看到了缘老师发出来的文章《接纳是修行的本质》,阅读完全文后,唯一的感觉就是一语中的。面对当下的苦难,她终究是想明白了,这样就能自然而然的接纳。其实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还会经历挫折和苦难,而经历人生的苦便是修行。所以我劝她选择一件喜欢的事,投入地做,生活便会有另一番模样。当下宝贵,好好珍惜,也是对母亲最好的爱与思念。
陶老师适时地发出了《越是困境时,越是修行的好时机》一文,也提到了“接纳”。她说:“接纳,不对抗,不给情绪支点。身体让你躺平,也要接纳,不要硬撑。越是困境时,越是修行的好时机,成长会很快。”
周老师又解释到,人生的大部分问题都没有终级答案。事情本来就是这样,没法解释。遇到逆境,通过思考去寻找答案的过程是逃避真相。原来如此,逆境本不是问题,逃避才是问题。只有认识到逆境无常,安心体验才能很快度过。此刻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智慧言语依如从前一样源源不断,陶老师说:“事件的发生本就是一个事实,之所以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视角出现了问题。反观自己的视角,及时作出调整,换一种视角去看待事件的发生,问题自然就消解了。”
问题回到视角上,又是一个让人拨开迷雾的解答。换个视角也是很好的接纳,接纳就会消解困扰和烦恼,智慧由此产生,心又回归宁静,如无风之海,沉寂而辽阔。
解惑
缘老师在阅读到了诸位老师的见解后,也不由地说:“今天的分享内容格外精彩,帮我应对了昨天的疑问。昨天似懂非懂,在今早几位老师的解惑中渐渐醒悟。我今天继续理解,把老师的智慧言语消化为自己的认识。感谢各位老师传授破解思想问题的答案。感恩遇见。”
与此同时,周老师也送出了一份感谢:“多亏你提出的问题,否则我的感悟会少很多内容。”
解惑的不经意间,受惠的竟是双方。原来写作也可以相互成就。
谦虚
新伙伴入群,为这个特别的日子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家纷纷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元棋当即敲黑板,送上了入群须知。周老师也将《共性问题咨询与答复》分享,为新伙伴答疑解惑。望舒为新伙伴热心点评。只听新伙伴说:“很中肯。”望舒则继续解释道:“我的想法是相辅相成,其实吧,你的相反对比,也是一种表达,还更强烈。表达没有对错,是你内心的折射,我只是另一个视角去看景。”新伙伴则热情地回应:“我也没想那么多,还是你说的有道理,受益。”
看到这温馨的对话,周老师不由地对新伙伴说:“你总是这样谦虚。”
谦虚是一位写作者的优秀品质。能够谦虚地学习和聆听老师和同学的见解,求同存异,也将会成为众多助力写作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行文间的谦虚,也将带给读者亲切感,得到读者的认同。
周老师说,写作者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智慧方能取之不尽。这一点我很认同。奉献的同时便是收获,收获便能开启智慧,投入更多的奉献,最终纳入良性循环。学习、分享、谦虚、接纳和持续深耕后,写作之路再崎岖,创作者也会乐此不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