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中复杂的节奏型,可以看作是较困难的练习任务,也可以看作是所遇到的困难。
不管看作什么,我们都可以用“拆分”法来解决。
如何将复杂的节奏进行“拆分”呢?宛与洛总结了3个具体的“拆分”步骤。
一、先数清楚、算清楚复杂的节奏处,到底一共有“几拍”?
很多时候,学琴者之所以越练越乱,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将这些难点,在头脑中“理顺”。
所以看起来是一团“浆糊”,练起来自然也是一团“浆糊”。
处理复杂节奏的第1步,是先把它们“看”明白,想清楚。
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个甚至一堆节奏型,即使所用的节奏“素材”再复杂,看起来再眼花缭乱,它们始终还是要遵循“单位拍”的规律。
也就是由哪些音符、几种节奏,凑成了“一整拍”。这种“整合”好的节奏,就是节奏型,也叫作乐节,是一首作品中,最小的、带有“结构化”的单位了。
所以我们需要先“理”清楚,节奏复杂之处,一共分为了“几拍”。
而后需要把每一“拍”,先“割裂”来看,并分别进行视奏练习。
二、复杂节奏处为“多拍”的情况,先“拆分”成以“一拍”为单位的若干拍
只有先“理”清楚,那一堆复杂的节奏,到底是由几个“单位拍”组成的,这样才便于接下来的练习。
有时,我们要从整体看待问题;而有时,先从局部看问题,反而更容易逐步解决。
先视奏其中的一个“单位拍”,把所有的练习精力与注意力都“聚焦”于此。
至于其它的内容,先不用去管。
由于要练的内容少了,难度自然也就降低了,这会给学琴者的内心“减负”,使其练得更轻松。
只视奏一个单位拍,如果奏得不正确,不准确,或者有“卡顿”,那就把视奏的速度再放慢一些。
慢点不要紧,就怕只图快,不在意质量。
只要能在慢速中将这“一拍”演奏正确,那么便可以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边微微提速,边不断重复了。
同理,其余的“单位拍”也是这样“拆开”练习。
当“各拍”都较熟练了之后,最后再用稍慢一些的速度,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演奏。
因为合在一起,大脑与指法上都提升了一些强度,这仍然属于重新视奏了一遍。
所以再次把速度放到较慢的程度,也是为了适应这一次的视奏。
三、复杂节奏处为“一拍”的情况,要“拆分”成自己所熟悉的节奏型
如果遇到的复杂节奏,只能“整合”成一个“单位拍”,也不要沾沾自喜,认为难度不大。
实际上,即使只有一个“单位拍”,但如果所用音符较多的话,其节奏型也一定是较复杂的。
比如“7连音”、“9连音”等。
对于音符较多的“单位拍”,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答,仍然可以继续“拆分”,要“拆”成自己熟悉、熟练的节奏型。
比如“9连音”这样的节奏型,我们就可以先用笔,按照“半拍”甚至“四分之一拍”的分法,把对应的音符用“竖线”先给隔出来。
然后在节奏型下面,画出打拍子的“图示”,并按照刚才的分法,在“图示”上也进行“分割”。
这样,原本音符较多、杂乱的“单位拍”,也变得较清晰明了。
之后的练习,无论是用手画拍子,跟着唱乐谱,还是用上乐器,加入身体拍子跟着视奏,都能保证正确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