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这封书信中的下面这一段也很精彩。
大意是,我虽受了宫刑,哪里能说自己不是在受辱呢?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再谈什么不受污辱,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厚脸皮了,有什么值得尊贵的呢?
下面司马迁就用典故来说明一些王侯将相受辱在历史上也不鲜见。
但是虽然受辱了,但是也要活下去。为此司马迁举出了几个历史上名人受辱后,还是能够忍辱负重,顽强地活下去的例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63262/d9044e790cf2045a.jpg)
况且,像西伯姬昌,是诸侯的领袖,曾被拘禁在羑里;
李斯,是丞相,也受尽了五刑;
淮阴侯韩信,被封为王,却在陈地被戴上刑具;……
季布以铁圈束颈卖身给朱家当了奴隶;
这些人的身份都到了王侯将相的地位,声名传扬到邻国,等到犯了罪而法网加身的时候,不能够下决心自杀,处在污秽屈辱的地位。古今都是一样的,哪里能不受辱呢?
这一段话里面典故极多。我们就举出几个人物来学习一下。
先说这个季布吧。季布就是一个能伸能屈的大丈夫。
在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中有专门对季布的有如下记载:
季布是楚人。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在楚地有名声。项籍让他领兵,他多次使汉王刘邦陷于困境。
等到项羽被灭,汉高祖以千金悬赏捉拿季布,有敢于窝藏季布的,治罪要株连三族。
季布藏匿在濮阳周氏家里,周氏说:“汉朝悬赏捉拿将军您十分紧急,将要追踪到我家,您如果能够接受我的建议,我才敢出主意;如果不能,我愿先自刎而死。”
季布答应接受他的建议,于是周氏给季布剃掉头发,戴上铁颈圈,穿上粗麻布衣服,放在广柳车中,一并带着他的家奴几十人,到鲁地朱家那里贩卖。
朱家心里知道这人是季布,就买下来安置在田庄。嘱咐他的儿子:“田庄的事情听任这个奴隶的,吃饭方面不要亏待他。”
说完这些,朱家就乘坐一匹马拉的轻车去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住朱家款待数日。
朱家趁便对滕公说:“季布有什么大罪,以至于皇上捉拿他这样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弄得皇上受窘,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到他。”
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人?”滕公说:“他是贤人。”朱家说:“做臣子的各替自己的主子效劳,季布为项羽用命,是他的职责。项羽的臣子能够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才得到天下,偏偏因自己的私怨捉拿一个人,为什么要让天下人看着自己这样狭隘呢?况且由于季布贤能而汉朝追捕他又这么紧急,这样,他可能不向北投奔匈奴,就向南投奔南越。忌恨壮士从而帮助了敌国,这就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的缘故啊。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机会对皇上进言呢?”
这一段话,朱家说得让汝阴侯滕公心中泛起了涟漪。
滕公知道朱家是大侠,猜想季布藏在他那里,就答应说:“好吧。”等到适当时机,滕公果然按朱家的意思向皇上进言。没过多久,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
一件事,成就了两个人。季布和朱家。
此事后,人们都称赞季布能伸能屈,朱家也因此在当世闻名。
季布接受召见,谢了罪,皇上授给他郎中的官职。
总之,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受辱后还要活下去。
这是司马迁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是在劝说任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