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了近8000多年的中国玉石文化,无疑在我们的心目中有着堪比西方金银文化的神圣地位。这不仅仅是出于玉石质坚、皎好的物理特性,同时也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那么,博物馆应该如何有效地去阐释这样的双层特性,如何把物与人的关系在空间范围内紧密联系起来。我们以大英博物馆为例,来探讨一个简单的长廊式展厅是如何向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叙说复杂的中国文化的。
什么是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也。” 然而,现代地质学、宝石学意义上的玉以莫氏硬度(Mohs Hardness)作为标准,莫氏硬度在6.0至6.5之间的称为软玉(nephrite),其中以和田玉最为出名;在6.75至7之间的则为硬玉(jadeit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翡翠。由此可见,在对玉的定义上就能够看出东西方的思维差异,东方讲求气韵和谐,西方则追求科学严谨。
此外,汉字“玉”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再到隶书变化比较明显,隶书以后字符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形式。早期的“玉”字是一条绳子连接着四个或更多玉石的图画,后来在金文和篆书中简化成为三块并省略了两头的绳结模样。这样的“玉”字与“王”字十分相似,可能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喻,暗指玉石代表着王权。如今的“玉”字是在“王”字字形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点用来具体指明玉石这一物件。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说明古代先民简化和精确汉字的能力,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于玉文化和崇高神圣的王权之间关系的理解 。
“玉”字演变那玉究竟有着怎样迷人的特质呢?简单来说,其实就是玉石优质的物理属性符合中国人所推崇的自然哲学和人文道德观念,于是人不断利用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去赋予玉以及玉文化新的意义。首先,玉的色泽多变,雕刻者能够充分利用玉石起伏变化的颜色去构思作品。现代玉石雕刻大师王俊义就利用翡翠的红、绿、黄、棕等不同颜色刻画出蝴蝶的造型,颜色的变化更能够展现出蝴蝶高贵却又灵动的姿态。
王俊义作品:蝴蝶(上海日报)但翡翠是在16世纪被墨西哥人在西班牙首次发现,直至18世纪才从缅甸入中国的,而软玉的打磨和使用具有更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史前时期。所以,古人常说的“玉之五德”指的是不包括翡翠在内的其它玉石,以软玉为主,可能也包括了石英、玛瑙、绿松石等等。其五德具体指的是: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
不桡而折,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
也就是说,人也应当和玉一样拥有德行,成为君子。善施泽,有仁爱;表里通透,忠诚明义;清脆悦耳,散播智慧;坚韧不屈,勇敢果断;廉洁约束,不伤害他人。儒家所推崇的培养君子高尚的品性和仪礼在玉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唐朝开始,官宦子弟、世俗人家走路时佩戴的玉饰所发出的和谐音律就成为了优雅与财富的象征。除此以外,不同官员的玉带也是等级秩序的标志。
道家亦赋予了玉文化极丰富的内涵,尤其体现在葬玉文化上。早在良渚文化时,玉就被用在丧葬之中,但那时的玉仍主要发挥着传递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差异现象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进步,葬玉被道家赋予了超自然的能力,能够保持肉身不腐、灵魂永驻。其中,以玉衣、玉九窍、玉琀等类型为代表的汉代葬玉文化就十分发达。
因而在解读玉文化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时,似乎突出器物本身的美以及人所赋予它的精神内涵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是重中之重。但大英博物馆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的观众群体,平均参观总时间为两小时四十分钟,策展人预估玉器展参观时间仅为4到5分钟,又应该如何在短时间内给观众留下玉之印象呢。
大英博物馆“中国玉器7000年”展整个玉器展共分为六个板块,介绍了“玉器是什么?”“玉器雕刻的方法”“良渚文化的玉璧和琮”“动物和人形玉雕”“玉器雕琢与绘画传统”,和以时间为序反映整个展览主题的狭长展柜,即“中国玉器7000年”。通过对两位策展人的采访了解到,在面对大多数不熟悉玉文化背景的观众时,运用辅助手段引起共鸣是最好的方法。
文字标签的运用是博物馆展览最重要的语言。
以英文为主,繁体中文标题为辅,综合考虑不同需求。根据观众反馈,中国参观者很明显乐于接受;一些不理解中文的参观者也对此保持肯定,提供了一种类似于对艺术图画理解的可能性。但有些标题存在着翻译不明的情况,比如The legacy of the Neolithic被翻译为“新石器時代傳統”,可能会引起中国观众的误解。其本意是想在这一单元续写新石器时代以后的玉文化演变,但容易让单纯阅读中文标题的参观者停留在新石器玉器的特征上。
展牌“The legacy of the Neolithic 新石器時代傳統”颜色的选择也是培养观众情绪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策展人选取了黑色作为基础色,绿色作为重要单元的背景色来提醒观众这一展览的重心。此外,还运用了灰色、红色背景突出不同风格的玉器。在确定颜色方案以前,策展人将各种玉器置于白纸上,然后去寻找与玉器相匹配的颜色。但不可能只存在一种颜色与不同种类的玉器完全契合的情况,于是最终共有8种颜色符合要求。总的来说,设计者的原则是将物与情结合,激发参观者的共情感受,这一点在灯光的设置上是一脉相承的。
灯光对于营造参观氛围和突出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于千禧年以前开放的玉器展,改造后于2017年新开放的展览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不仅将时间线从止于18世纪扩展到了21世纪的现代玉器,在灯光的运用上也极力打造出与之相配的氛围。整个展厅是较为昏暗的环境,整体上都是自上而下的光源,重点文物被打上较强的灯光。其中,一件现代玉雕大师俞挺的薄胎莲花纹玉壶在底部灯光的照射下是这一展览中最令人瞩目的作品之一。从观众的反馈中可以看到,灯光是吸引他们关注这件现代玉器的最重要因素。
薄胎莲花纹玉壶其实,在博物馆的展览中将中国玉文化系统地传达给观者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大英博物馆似乎并不把它当成问题,反而用一种较为极端的手段删繁就简,以物为底,神韵为旨,照顾各类观众的需求,引导当代人迸发出不同于中国古代文人思维模式的想象力。但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有悖历史的严谨性,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