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某心理网站坚持每日答疑解惑,是想在这个纷乱的时期,赚点儿零花钱。
回答的最多的问题是各类迷茫:
1、结婚前,发现对方家人很难搞,是否要放弃
2、高三,在家上网课,完全没有动力,觉得自己要完了
3、和朋友相处,总是发脾气,还总爱生气
4、职场上想要多做一些,却被同事排挤
。。。。。
每个人都发现自己被事情困住了,其实,他们没有发现,自己是被自己的想法困住了
在第一个事情里,姑娘认为对方家人嗓门大一些,表现的强势一些,就确认未来过不了好日子了
然而她不知道,特别外放的人,脾气都写在脸上,直来直往,反而好应付。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的才真的可怕。
高中生在家上网课,就觉得自己完了,这有点儿“以偏概全”。我们已经适应了在学校上课,在家上网课,很容易走神,分心,适应性不同而已。需要一些时间调整一下,而不是一下子就认为自己“完了”
和朋友同事相处不好,事实上都是自己的一种主观判断。大家都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关心我们,如果我们想要一个更好的关系的时候,不用总是恶意的揣测他人。找到每个人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或许是我们一生需要学习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意义疗法的传承人亚历克斯·佩塔克斯在《思维的囚徒》里写道:
我们观察和做事的范围,
受到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事情的限制。
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些事实,
所以即使想改变,
也无能为力。
知道我们注意到,
注意不到的
将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就是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困扰我们的不是事情,不是那些人,而是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

如果,我们可以分清楚事实、想法和情绪,或许,我们就可以找到更多的方法转变自己的行为。
我在课上,也常常会问大家:“最近,你总是迟到。”这句话,是一个想法,还是事实
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这是事实。”
于是,我再问大家,那么“本周,你迟到了三次,分别是周一、周二和周五”这句话,是事实,还是想法呢?
大家面面相觑,感觉,这个才是事实。
是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意志为转移的。用事实工作的人,大多被人认为比较冷酷而又理性,比如:医生、律师、记者,他们很少代入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情绪,只是客观的陈述一件事实。
而平凡如我们,却会因为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判断,如果你不信的话,我列出以下一些词,你看,是否脑子里会有很多感受出来:
光头
女博士
单亲妈妈
母胎单身
绿茶
。。。。。。
我们是否心里就会有很多的“故事”冒出来,甚至脑海中还会有对应的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情,于是,当一个人讲到这个词的时候,你已经有主观的判断,于是不去了解具体事实,而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接触了。
分清事实、观点和情绪
再带着一些好奇心去了解,看看正面的解释和负面的解释,
最后,再做判断,才会让我们越来越脱离感性的束缚,成为一个理性的不为情绪所左右的人。
事实上,最近我也在思考,或许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而对予我们这些平凡人而言,去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吧。
往后余生,继续不断的学习,并且把已知的信息可以帮助到自己和更多人的,就是我这一辈子的意义吧,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