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中的书店

作者: 追风去啦啦啦 | 来源:发表于2019-10-01 23:49 被阅读0次
    小巷中的书店

    我在拉萨路小巷中发现一座书店,这家藏在小巷中的书店是我见过最为偏僻的小店。

    小巷东西走,窄到只能单行一辆汽车,人要紧紧贴着墙才能让过车。一侧是墙,另一侧几乎也是墙,只有两扇门,一扇是拉萨路小学的大门,另一扇是书店的小门。青灰色的砖墙上有着十几年前刷上的标语,店中的木板诉说这座书店年岁不小。

    小小的门里别有洞天,入门即是书的海洋,跨过大门见到的第一堆书是试卷和儿童读物。说其为堆并不为过,二十平的空间,堆的过道只能两人行。过道左侧是堆叠半人高的书,右侧有两张桌子,拼起来摆放了一些试卷样册,桌子周围堆着刚进来的书册,捆书的绳和麻袋还没解开。

    书一本压着一本,透不过气。

    打听之后,这家店果然是个教育书店,三间类似这般的空间分放着小学、初中、高中需要的试卷、练习册、提高卷、学生读物,只有跨过第二道门进入的空间中有一面墙留给了‘小书’——课外读物。

    一门一空间,这是这家书店有趣的地方,每进入一个空间会发现不同种类的书,需要哪种就跨过哪扇门,极为方便,也不至于让这狭小的走道堵满了人。虽是三个放书的空间,但样式上并无不同,四墙都是书架和书,挤得满满的。

    年轻人或者是希望有阅读空间的书客来说,这个地方多半不会引起他的注意。但对于家长来说,多表示他们需要的材料这里有的可能很高。我在书店刚待了半个小时,便有七八个家长进来买书。

    这些家长有带着孩子的,家长翻找着书,孩子也翻找着说。家长问,有没有哪种书;孩子们,我想再做一套练习题。家长说,你家里都有那么多了,就不要做了。听到这里,我不禁感慨,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起跑线的概念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如果孩子真的喜欢不觉得烦,这倒是一件好事。

    有的家长是带着别的家长来的,进门便指着里间说,就是这家,我上次就是来这家买的,他们家的书又好又便宜。被带来的家长看了看杂乱的书籍对方,心中有些狐疑。走到里间灯光更亮的空间,见到满墙的书本和铺开在桌的试卷,顿时大喜。连问老板需要的书,老板一一回应,某书在某地,某些书还没到,需要等一两天。被带来的家长一问价格,果然便宜,这价格与网上的相差不多,但比大书店便宜的多。

    这些家长不怕给孩子的教育花钱,但若能少花点也是好的。

    两波人走后,又进来一位妈妈,带着他初一的儿子。

    这位妈妈好似进了自家,进门便和老板(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和老板父亲打招呼。对老板的称呼是‘嗨’,对老板父亲的称呼是‘老爷子’。第一次来的人,多半是称呼老板,称呼嗨说明他们不是那么陌生,称呼老爷子说明他们至少见过三次面。

    一边看书,一边和老板聊天,聊天的内容不局限在某种书有没有、哪种书好一点、这本书多少折,也有各自可讲的生活。客人问,今天怎么没去游泳?老板回,这不是跟你讲话讲多了,过了时间了,等会再去。你看,这样的话至少不会出现在只见过两次面的陌生人口中。

    孩子翻找了一会,对妈妈说想做高一的书,我的表情可以用惊呆了来形容。他才是初一的孩子而已,便要做高一的题目,现在的初中课程难度已经这么低了吗?妈妈回他,你刚学完初二的课,应该学初三的,高一的明年再来买吧。

    我只能暗中拍手鼓掌,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看的越来越重了。

    等客人走后,老板也跟着去游泳了,店里就只剩老爷子一个人。

    我与老爷子攀谈起来,从他口中了解到这座书店的历史。

    这座书店有十七年的历史,开书店的初衷是给儿子找个事儿干,不愿见他每日在家做懒。换句话说,这家书店是白手起家。

    像所有白手起家的人一样,除了一个男人的体力和不多的资金,什么也没有。

    前几年,老板用自家的三轮车跑出版社买书,再拉到学校门口去卖,往往卖书的钱还不够本钱。为了拓展客源,老板降价卖、送货上门、多购优惠。他们卖的书比学校订购的价格要便宜,再跟老师同学多熟络熟络,让他们都注意到有这样一家店,日积月累,倒也让老板得了几个固定客源。

    几年后,知道书店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有人上门来买书,老板是个实诚人,没有见机抬价,依然按原来的折扣卖。客人越来越多,店里的书反而不够了,量不够、种类也不够。

    老板在广州路租了一间仓库,专门用来储藏书。储藏的书多半是现在不怎么需要的,像夏天的棉衣,存到冬天再拿来卖,这叫冬装夏藏,趁着出版社优惠大量购入,待时令来了再售出。

    光有顾客需要的书还不行,还要考虑到顾客需求的时间。若是不能及时买到顾客需要的书,买卖自然就取消了。为了能让顾客早些拿到书,老板经常连夜出车到外地拉书。酷暑寒冬,又是小几年,顾客对书店的评价越来越高,固定客源也越来越多。人们愿意来他家买,因为他家的书质量好价格便宜种类丰富拿书又快老板又好。

    六七年的努力终于到了小丰收的时候,书店终于开始盈利了,但老板的身体也出了些小毛病。还好,老板不用再开三轮车支摊子,有了互联网,跑书拉货也不用像以前一样频繁。

    春去秋来,书店一直平稳发展,固定客源平稳上升,有十里外的老师听说他们书店,也成了书店的常客。对远一点的顾客,老板自然也是送货上门,口碑便是这样打出去的。

    老爷子说到书店发展,皱纹里是藏不住的笑意,往日的辛苦和风霜都在笑中一一消散。他说开书店就是为了给儿子找件事干,他们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暂且这么说吧——是薄利多销。顾客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人愿意来买,书店就不愁经营不下去。宁愿自己累点,少赚一点,也千万不能把顾客赶走了。

    老人家说的朴实、做的朴实,这家小巷中的书店没有想着赚多大的钱,他们能走过十七年,靠的或许不是商人的追利,靠的是他们的热情与知足。

    老人悄声跟我说,开学那天,书店的销售额便有两万之多。假如一本辅导书的均价是二十,他们的售价是五折,两万多便是两千册。假如一个班有四十人,两千册便是五十个班。假如一个学校平均有五个班,五十个班就是十个学校。一个地区能有多少个学校呢?

    听到这,我的内心不可谓不赞叹,这只是一家朴实的店主,做的也只是一件很多人在做的事,但很多人的成果都不如他们这般。如果用老板和顾客的关系来说明,别家书店的老板和顾客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这家书店的老板和顾客是半个朋友的关系。

    开店做买卖不以求利为主反而得利,一家如此偏僻的小巷子里的书店有这样的成绩,一方面与老板和老爷子的努力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提是环境和时代的变迁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国家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互联网和物流的发展、新时代精神需求的增加催生出了大批新产业,也给了传统产业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这家小巷中的书店没想搭乘时代的大船,但被时代大船的浪推动着往前。正如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大船的存在,但我们无不被大船的快速前进推动着前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巷中的书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sl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