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41730/c6574f618d130918.png)
这个题目是很多年以前,看完了《观音山》之后写的一篇影评标题。
今天重看叔本华的书,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从而又再次想到了多年以前的这个标题。
这句话是:
生存意欲显现在个体里面就是饥饿和恐惧死亡,显现在种属方面则是性欲和情不自禁的关注后代。
人之所以会恐惧死亡,无非是无法想象自己作为生物个人灭亡之后的不存在感,以及未知感。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得从不存在本身说起。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注意到,在我们诞生之前,我们就处在一个不存在的空间,而在我们死后,也同样是一个不存在的境界。
我们恐惧死亡,其实正是在为诞生之前一直就存在的状态而惧怕。
中国古代的大禹曾经说过一句话: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情况。
其实,我们的现实存在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就是我们的肉身,也就是我们作为生物个体的本身。从生物学上来说,本就不存在死亡这一说法,自然的法则已经固定,物质是永恒不灭的。我们只是从一堆原子组成了一个肉体,然后经过一段几十年的时光,在回归组成人类肉体之前的状况。可能我们的一部分会成为一片树叶,一只猫,甚至空气本身。从自然残酷标准来看,这只是生物演变的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变化。
注意,这只是变化,并不是终结。
这也就是佛学中,经常说起的“无常”。
另外一部分就是我们的意识,或者称为意欲或者认知更为贴切。
意识无法理解,在肉身毁灭之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但是这里会有一个大家意识不到的问题。
难道你们没有发现,身体死亡以后的存在,会比你现在的存在以及你如何达到这一存在更加难以理解吗?
意识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不可理解的情况。
换句话说,如果在我们死亡之后,有一段新的意识,它同样也会为我们之前生存的时间而感到难以理解,从而对我们的生存感到恐惧。
死亡所消除的,只是我们诞生之后的事情,它永远无法消除在我们诞生之前就已经注定的事情,无法消除让我们的诞生成为可能的东西。
死与新生,本为一体。
如果正确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必要为即将到来的死亡而忧心。
安于当下,不要想未来。
毕竟,未来只是时间跨度的一个状态,它会有无数的分支,那不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生物个体可以想象的。
记住,只有当下,是我们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