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说某大学取消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不把它作为毕业的必考科目了。
我听了,还是觉得挺愕然的:为什么取消了呢,不是应该改善促进吗?
虽然我不赞成取消,但是我也不认为现在的英语学习是可以继续维持下去的。因为学的基本没用。
我从高中开始学英语,大学学了四年,后来又考研,自学了三四年,但是我的英语算什么?能做什么?
我第一次去美国,落地之后,找一餐厅坐下准备点餐,服务员过来,打招呼我能应付,她问别的我就完了:她说的太快,我catch 不到。
然后她给了一个菜单,让我看一看,她又去照顾其他客人了。我拿着这本厚厚的菜单,发现里面的关键单词,我几乎一个也不认识,加上没有图片,看得我一头雾水。
看到我拿着菜单一脸茫然地四处张望,旁边桌子上一位男士主动走过来打招呼,问我需要不需要帮助,那太好了啊,可是他说的我也不懂,比划几下子以后,他指了指自己刚开始吃的餐盘,问我点这个行不行,我看了看,抓紧点头OK[擦汗]。
然后在美国旅行,就连标牌上的文字,也有好多事不认识的,或者说,不是我以前学的时候的意思。至于听和说,那就更白搭了。
你说,我学的这十年的英语,到了英语世界竟然差不多是个文盲!
教的不好,学的不好,那就不学了么?
以下内容摘自知乎,人家写的太好了,我还是摘抄一下吧:
根据维基百科显示,截至2020年3月25日,W3Techs 预测前1百万互联网网站使用的语言文字百分比: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8473/cd2891e2f02eb3a2.png)
这张图的意思是,全球前100万网页中,中文网站的内容占比是1.3%,排名第一的英文是59.3%。
也就是说,如果你只会中文,那么无论你有多聪明勤奋,你能接触到的信息只占全球信息版图的1.3%,而如果你掌握了英文,你就能多摸到全球信息版图的59.3%,59.3%可是1.3%的45.6倍!
更不用说,最新的科学期刊、技术成果大多都以英文发表,如果你只会中文,就只能眼巴巴等着别人翻译给你——大多数情况下, 别人没理由也没精力翻译给你。
如果想在信息社会获得优势,学好英文可以说是性价比非常高的学习活动,这是你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我们再来看看,互联网用户占比。
根据Internet World Stats 2018年4月20日的调查[2],互联网用户各语言占比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8473/0e8dd1e1e4978315.png)
英语用户占比25.3%,汉语用户占比19.4%。(西班牙因为殖民的原因,有不少地方在使用。)
可以看出,英语用户和汉语用户数量差距并不大,毕竟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有人均GDP的概念,那类似的,也可以有人均信息量的概念,
那么使用英语的人,人均信息量为:59.3%/25.3% = 2.344
使用汉语的人,人均信息量为:1.3%/19.4% = 0.067
说英语的人的人均信息是说汉语的人的人均信息的:2.344/0.067 = 39.067(倍)
更不用说,高质量的信息一般都在英语世界里,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的1776年,中国还在“原生态”的乾隆四十一年,后面还有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几个皇帝。
所以,最好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学英语,掌握这个打开世界的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