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在认知地震后生存

如何在认知地震后生存

作者: 链上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0:34 被阅读0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有些朋友仍在感叹“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有人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导致我们的感觉产品存在瑕疵,操作系统无法迭代,认知周期停滞不前……又该如何应对和处理这种局面呢?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探讨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告别知识幻觉

    知识幻觉往往是陷入认知中转站的预兆,感觉自己的认识水平已经到了“一览众山小”的程度,喜欢高谈阔论,甚至将想法强加于人,也许这种固有方式受用于其所在的特定领域,但并不具有普适意义,在智者眼中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哗众取宠罢了。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今日简史》里专门用一章讲“无知”,其中提到一个概念:知识错觉(或知识幻觉),即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产生这种假象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们从书本上学到前人积累的知识,以为“装在别人头脑当中的东西,用一种快捷方式输到我们头脑当中来”,其实充其量只不过是初步知悉和了解,离熟练掌握与运用还有很大距离,远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有些东西我们原本不知道,但感觉自己知道了,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可见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成为明白人的前提和基础,不能在真理面前打肿脸充胖子;三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我们好像懂了很多东西,但有一项研究证明,公司中的职位和弱智程度成正比,俗话说“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殊不知“富贵和权力也会限制你的想象”,人的位高权重反而会限制对自己愚蠢的感知。

    人们一旦处于这种怪圈之中不可自拔,便会自我膨胀、盲目自大,想要拨开迷雾、冲破闭环,就应该谦卑地接受跨行业、多领域的信息,从而发现自身认知系统的单一性和局限性,防止出现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所说“手里握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尴尬情境。

    识别认知两重性

    人类的认知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练习实现迭代和升级,然而强大的动物本能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与行动,尽管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理性决策能力显著提高,但在很多紧急状况下还是条件反射占据上峰,只有少数个体能够克服这种应激性冲动。

    若想达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就要成为认知的两栖动物,利用看上去不起眼的工具解决老大难问题,《清单革命》的作者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正是使用清单,为大脑搭建起一张“认知防护网”,有效弥补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他作为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是《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成为了同行中的佼佼者。生活中还有不少大家习以为常的例子:围棋高手之间的对决,如果没有了棋盘作为媒介,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乱了方寸、无从下手;篮球框下沿的网,看似可有可无,却在无形中使人们不再会因为空心球得分而产生争议;许多应用程序都推出了签到、打卡功能,这一简单设计在帮助商家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同时,也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汉们有了衡量的标准和坚持下去的动力。

    由此可见,我们要避免处于恃才傲“物”的状态,更不能轻易低估“工具”的重要性,因为人类的认知体系中,有随着科学进步线性上升的一面,但同样也有受制于地心引力,始终表现为原始和笨拙的一面。

    利用工具进化

    思维工具就像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之间的桥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感受事物的存在状态和运行方式,使抽象、空洞的概念转变为具象化、可操作的行为法则。

    人类社会漫长的演化史也是一部认知工具的进化史,许多我们现在觉得天经地义的东西,都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先说一个人尽皆知的符号“=”,很难相信它是在16世纪才被发明出来的,在此之前没有一个被普遍公认和接受的标志,代表两个东西之间相等的关系;再来说一下“0”,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十项发明之一,这个似乎毫无技术含量的数字,却对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以及后来的计算机科学(二进制算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最后还要提到“九九乘法表”,充满想象力的前辈将中国汉字和拼音的特点巧妙结合,编写成如诗歌般朗朗上口的乘法口诀,为孩子的启蒙教育打下了扎实根基。

    我们有幸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之所以被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用简单直观的工具和载体取代了复杂深奥的演算和推导,使后人能够借助这些智慧的结晶去剔除主观谬误,发掘客观真理。

    实现雌雄同体

    如今很流行“输出倒逼输入”,顾名思义就是由感觉产品对认知系统造成反作用,这种做法十分符合“格物致知”的理念,当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发生摩擦和碰撞,灵感的火花便会迸发,这就如同父亲和母亲之间产生交集后,生命的火种就此点燃。

    然而,作为单一个体的我们,如何兼备雌性与雄性的特质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说过:”人本来是雌雄同体的,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缺失的那一半”,话语中缺失的那一半,不止是另一个异性个体,还有另一半异性特质。最早观察到人类心理具有雌雄同体现象的,是著名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他提出:“在男人伟岸的身躯里,其实生存着阴柔的女性原型意象——阿尼玛”,“同样,在女人娇柔的灵魂中,也隐藏着刚毅的男性原型意象——阿尼姆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结构,都被上帝预装了这样一套双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活到极致的人都是雌雄同体的,他们能将内在意识里的性别与外在表现出的特质相互作用,形成对立又统一、矛盾又融合的全新产物,可能是违反人性的,亦或是超凡脱俗的,历史长河中不乏这样的出类拔萃者,其过人之处在于以自身主观和客观的认知为母体,孕育出前所未有的新物种。

    综上所述,认知客观化是遵循知行合一的方法论来实现的,即将主观意识转化为客观行动,凭借实践获得的反馈给初始认知注入新的变量,并通过持续试错和打磨逐步形成精益救精的正向循环。

    以上林林总总,可谓不知所云,只希望在你的认知地图遭遇重创后,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即使当下一片狼藉,也要保持带宽和格局,微笑着迎接云开雾散的曙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在认知地震后生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ww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