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刚老师大纲
教育课 第二季 第1-2课 笔记及讨论上官洛儿笔记
教育课 第二季 第1-2课 笔记及讨论沙子笔记
教育课 第二季 第1-2课 笔记及讨论 教育课 第二季 第1-2课 笔记及讨论学员部分讨论
教育课 第二季 第1-2课 笔记及讨论优优妈咪
教养孩子,关系是根本的。亲子关系好,你的话孩子听起来才有意义,你做事他也愿意模仿。
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生来就有的,妈妈看到刚出生的婴儿并不一定感觉多么爱他。
这是要通过相处、一起做事、语言表达积累出来的。是亲力亲为地投入,假以时日,历经欢笑和泪水,不断发现新内容新侧面,回忆随着时间变得丰富厚重……才越来越亲密、坚实。
教养孩子教育学生,都要先培育关系。
亲子关系好,孩子在心灵层面,才会有努力做好、健康成长的动力。家长的爱是他成长最初的动力来源。
没有这个,世界对他就失去意义,变成冰冷的物质堆砌。
沙子
每个人都叫嚷着,未来伟大道德崇高,
每一个孩子被紧逼着,规范正确优秀绝不犯错
…
没时间,我们没时间,
输不起,绝对输不起,
心很烦,尤其看孩子烦,
搞什么搞,
什么宽容,什么有爱,
乱糟糟,粗喇喇,闹哄哄…
迅速立刻马上
给我站成一条直线!
军事化,纪律,服从
…
到底,谁病了…
毛毛雨
感慨,老师思索这么透,每个细小的举动,会对儿子产生什么影响,未来希望他怎样的人全是成功的教育。从终极幸福,斟酌点滴细节。对儿子的爱,太深了,太厚了。等他长大,回忆起父亲,就是对爱和幸福的所有诠释。真好啊
宏
我这两天看了一个纪录片《美国工厂》,抛开美国荒唐的工业复兴那些不谈,美国工人跟中国工人的截然不同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为啥能培养出那么有纪律性的工人阶层?
从兜兜跨入小学的那一天,我开始懂了。不得不承认,我们从观看《开学第一课》那一刻起,就在主动或者被动的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和服从性。更遑论孩子背上沉重的书包,走入校园,走进教室,坐在课桌上。注定了,你必须服从老师,遵从集体,行动一致。
从我们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就像玻璃下的跳蚤一样,刚关进去的时候,不停的蹦跶,一次次碰壁和疼痛磨灭了他们的个性,让他们“长了记性”,“学乖了”,以至于即使成年后,玻璃早已撤掉了,我们依然不敢跳起来。
因为我们已经在漫长的应试教育和社会同化过程中,不知不觉给自己的内心设了一个玻璃顶 给自己的人生设了限。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我们早已挥手告别真正的自由,以后也很难真正品尝到自由的滋味。
我也是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什么是教育?是开蒙、启智,还是驯化思维的过程?教育本身是遵从于统治阶层的,是一种工具,这个无可改变。
看似与自由相违背,但是!知识和思维本身就是无边无界、不受国际和统治阶层、民族乃至人种的控制的。所以,只有在书本里遨游的时候,才是自由的。
另一层,我们想要长大后真正的自由,还真的只能从书本里获得。受教育和自由,这两者之间矛盾又不矛盾。
大家的总结,发言很精彩。摘录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