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一个“我们仨”都幸福绵长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有感
这本书是朋友送给我们的,说是书中一家三口的生活隐隐透着我们自己每一个平淡幸福日子的影子,值得好好品读。
一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的质地和设计感染了,那是一种经过岁月锤炼的温暖——浅褐色的封面,褐色手写体书名,浅淡的一家三口的昵称隐约可见,简洁质朴,厚重温暖,正如我们仨一起走过的那些日子。
仔仔细细读完,内心触动不止。一个先后痛失爱女和爱人的老人,在其晚年最后的岁月中孤单前行,并终于将这个温馨又历经挫折的家庭用朴实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到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每看几页都有令我感叹的地方。
书中的前两部分,写的是“梦”。
第一个梦里很短,“我”梦见钟书自顾撇“我”而去。钟书告诉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由此引出第二部——钟书似乎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个长达万里的梦。
第二个“梦”里,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是“我” 最艰难最痛苦又长达万里的时光。奔波于双双病重的丈夫和女儿之间,“我”惶恐地走在人生的驿道上。爱女的先行一步已是对人生的重大打击,而爱侣的日渐衰弱更加让人心绪难平。“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看到这种文字总是禁不住潸然泪下。经梦起至梦醒,三人走失在古驿道,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却给了杨绛先生最好的回忆。
看到第三部分,我所感怀的已不是初读时对“梦”的不解,而是从心底慢慢滋生的温暖气息。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对他们一家人的细细回忆。从她和钱钟书新婚去牛津求学一直细述到女儿圆圆和钱钟书的相继去世。 这几十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他们一家人过得平淡安稳有滋有味。在国外留学期间自己学做饭攻克学问难关,回国后遇上战乱文革能相互支持,文革后伴随病痛的老年生活也能在读书工作中安详静默。无论多困难的境地,对他们来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沦陷期间,饱经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他们将日常的感受,当做美酒般浅酌低吟,细细品尝,认为“忧患孕育智慧”。其乐观的精神和淡然的处世态度令人敬仰。
解放前夕,他们没有抛弃祖国求取个人的安稳荣华,而是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中国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没有豪言壮语,平和的叙述中却深怀对家国的热爱之情。
品读着在寒冬中也透着温暖的我们仨的日子,感叹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那才是真正的琴瑟合鸣,相濡以沫。“我们一同生活的日子,——除了在大家庭里,除了家有女佣照管的一日三餐的时期,除了钟书有病的日子,这一顿早饭总是钟书做给我吃。”“每次钟书不小心弄坏东西,我说‘不要紧,我会……’他就真的放心了。”
上天赐给他们敦厚的女儿阿圆,乖巧懂事,惹人怜爱。父母生病,阿圆费尽心思为二老做好吃的菜。哄着他们多吃点儿,病中的他们没胃口,也为了女儿的心意勉强吃了,怕女儿失望,总说好吃。阿圆待信不信感激地说:“娘,谢谢你。”钟书住院,杨绛担心手续的办理等繁琐,阿圆一再安慰:“娘,不要愁,有我呢。”一家人彼此信任,相伴相助,一幅幅妻贤女孝夫豁达的温馨画面一一展现,值得为人夫、为人妻、为人子女的每个人好好学习。
书中有很多关于夫妻相处之道,杨绛先生认为“我们觉得吵架很无聊,……彼此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在遇到钟书的父亲强求他丢掉清华的工作到蓝田教书侍奉父亲时,杨绛的想法是:“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是不该强他反抗父母。”这对于当前离婚率、婚外情高发的今天社会,是有着相当的借鉴意义的。
他们淡泊宁静的,与世无争,不求名份不求富贵,躲在人群背后,读书写字做学问,这样安静舒张的心,在现今浮躁的社会里已经很少了吧。相扶相持走过63年的普通却又不平凡日子中,他们好像总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乐趣来,比如饭后遛弯儿是“探险”,而彼此分享所见所闻又称“石子”。他们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爸爸在学术上是老师是巨人,在生活中却和女儿是兄弟甚至只是弟弟。妈妈总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毛巾折得有棱有角,可还是会半夜怕鬼怕的要死,只有女儿在才敢走夜路。 虽然他们一家三口个个在生活或人事中表现低能,但是抱成一团,互助互持,日子就很甜润,这就是家的意义所在吧。
看书中平淡的字字句句所蹦出的美好,面对他们的温暖与欢乐,沧桑与忧伤,面对简单的文字中透出的真情和达观,不止是会感动会流泪,更多的是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每一个“我们仨”的故事都让人回味绵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