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九章进入自我对体验的姿态02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九章进入自我对体验的姿态02

作者: 心喜欢生0003 | 来源:发表于2022-04-01 11:05 被阅读0次

4、从嵌入到心智化

在足够健康的发展中,幼儿的心智化姿态是通过照看者敏感的反应而被巧妙地培育出来的,这种反应本身完全依赖与照看者的心智化能力——即,把孩子主要是内隐的、非言语的线索解释为对心理状态的沟通。

正是在安全依恋逐渐加强的互为主体的关系情境中——治疗师把根本的关注点放在非言语维度上,即活现、唤起或具身,使安全依恋得到扶持——治疗师的心智化激活了患者自己的心智化潜能。

心理等同的危险之一,是太容易将内在感受(愤怒、恐惧)投射到外界,这个过程创造出对一个非常危险的世界的体验投射到外界,这个过程创造出对一个非常危险的世界的体验。

把心理与世界分开,就是从嵌入到心智化,就是开天眼了。

在假装模式中,我们有机会练习心智化三个组成部分初步的版本——我们可以象征,可以维持多元观点,而且可以认识表面和实质之间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只要我们在假装,我们就可以心智化

这就可以瓦解心理等同模式了。

当心理等同是那么真实的时候,假装是不够真实的,因而是相对脆弱的。可是假装模式是一个必需的中途停靠站,因为它为我们获得心智化的能力提供了真实的途径,否则我们会一直嵌入在体验里,而无法企及这种能力。

大约这个假装模式,是疾病和真实生活之间的中间区域。

无论在童年时期或心理治疗中,我们只有在有机会整合心理等同模式和假装模式时,才能从嵌入状态一路通往心智化,其中心理等同模式是“由现实主导的非心智化”,而假装模式是“与现实无关的心智化”

成熟的模式是与现实有段的心智化,是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判断。

换句话说,我们想要知道,现在我们内在状态是如何与外在现实相联系的——而后,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可靠的信息,我们就可以选择如何去行动

实际上,我现在就知道我该如何去行动。我已经把自己疗愈了,剩下的就是把自己疗愈的过程整理出来,结构化、操作化、步骤化,然后不断的去练习、练习、再练习,然后熟能生巧。我深信不疑。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好奇的能力,是从一个涉及到安全依恋体验的良性循环中产生的,这种体验又转而促进了情感调节、最佳状态的唤起和心智化。

由安全基地而产生的感觉让儿童或患者的探索成为可能:去探究照看者或治疗师的面部、头脑和内心,从他们那里发现自己作为“有意图的人”而反映出来的倒影,根据由感受愿望信念组成的情境去理解自己的行为。

我就是在跟老师们互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感觉,不断的觉察自己的愿望,我像一个小孩子一样长出自己的信念——我是有价值的,我具备咨询师的能力,按部就班的去做就行了。

5、在心理治疗中强化反思性自我和促进整合

因为情绪是发展中自我的核心,像这样的互动能有效地调节情感,让儿童诸多的情绪性体验得以整合,因此,儿童逐渐增长的一致性自我的感觉也得以形成。

通过情绪去了解自己内在不曾被理解到的内在状态,直到这些内在状态别识别出来——看看如何了解、命名和反思这些未被识别的内在状态。

儿童和患者一样,是他们与一位调谐和敏感反应的他人之间的互动,让反思性自我的发展成为可能。

体验到随机应变的和“做出标识”的镜映——以及更普遍的情绪上的调谐——让儿童发展处自己情感的表征,这是通过把情感与依恋对象最初(主要)是非言语的反应和最终是言语的反应联系起来而实现的。

强化反思性自我

促成了所谓的“外显的心智化的顶峰——根据连贯的自传式和传记式的叙事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对我这句话,有着深刻的体验,我一直就是这么做的,无论写作还是读书笔记,都用的此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九章进入自我对体验的姿态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dr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