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简友广场
事事要发自内心的诚恳

事事要发自内心的诚恳

作者: 安洁儿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4-05-06 10:05 被阅读0次

    今日读南怀瑾《论语别裁》,里面解说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后,说到中国文化告诉我们,事事要发自内心的诚恳,而不完全在于形式,一切形式,都必须配合内心的诚恳,才有意义。

    后面讲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提到一个人的修养,对人对事,都要有这种“祭神如神在”的心理。否则,表面上非常恭敬,内心里又是另一回事,那是没有用的。由孔子的这番话,了解了祭祀,依此来讲做人的道理,也就可以触类旁通了。

    每个人不管对外界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都最清楚内心是什么样的,就算是没有觉察,就算掩饰,就算自欺欺人,在某个最静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响起一个声音,在这个声音里听到内心是否真诚,是否有不妥当之处,这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的。

    另一个角度,是他人的感知,一个人散发什么样的能量磁场,是会被他人感觉到的。真诚会被感觉到,虚伪也会被感觉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为什么有的人用很严厉的方式对待他人,对方却对他没有恨意,因为在这个严厉的背后是好意和界限,而为什么有的人用很温柔的方式对待他人,却让人感觉到要窒息与无力,就像被软绳缠绕着,浑身想逃脱,因为这个温柔的背后有依附和控制。

    所以,重要的还是在内心。

    人们如果因为道德的绑架,一边做好事,一边内心埋怨的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倘若时间长了,人的身心可能会出现问题。

    在场合上的事情可另当别论,比如在官场上,官员做事情有难以绕开的无奈,但是他们也要有一个出口来排解。尤其在古代,官员通常写诗写字都很精通,这些就是他们的出口。

    然而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大多数时候面对的都是平常的人与平常的事,并不是杀头掉脑袋的事情,顶多丢了个饭碗,再重新找。没有必要太花心机去做表里不一的事情以此来损害自己的身心。

    当人生越往前走的时候,越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关系在现象上看是无常的。尤其在看到亲人逐渐迈向暮年时,会惊觉人生短暂,还有多少的时光可以肆意挥霍。

    所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忘记珍惜时光,行在当下,做该做的事情,与他人的相处,依然要以真诚为原则。若用小聪明去想那些固执,揣测,臆想的事情,实则是浪费时间。

    网络上有句流行的话是:不要轻易介入他人的因果。其实有时候或许人们也分不清楚,这究竟是他人不可介入的因果,还是自己可以量力做的事情。

    此外,如果是家人呢,是否只是简单的个人因果,还是家族共业呢。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能看到很多时候可能有存在共业的。所以这个时候,能做的就做,不惜力,不后悔,以自己的力量,做到哪里算哪里。

    事实上,在无意识中,家人之间可能都已经在做一些希望帮助到彼此的举动,只是以各种看起来难以意料的方式出现。

    只有清醒地通过现象去看到本质,才能觉察到背后隐藏的部分。

    正如有句话说:好人和坏人难以真正加以区分,好人有时候可能会做坏事,坏人有时候也可能做好事,好事与坏事也一样,会互相转变。

    不过,最后还是回到开篇部分的两句重点:事事要发自内心的诚恳和对人对事,都要有这种“祭神如神在”的心理。对这两个原则要把握好,也就是时时检查内心的发心,其余的至于如何转变,无法预料,就交给时间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事事要发自内心的诚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el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