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6 day9 作业:用今天学到的终极技巧写一篇干货文,写一篇你觉得对他人有价值的文章。
《30年的经验之谈,看完让你效率翻倍》
花了29小时看完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畅销30年的书,到底有何经验之谈?
这本书末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话是:
帕金森效应:“安排多少时间,就有多少工作。”
这句话戳中我的心坎。
001抱怨时间不够,跳出“努力陷阱”的方法。
许多人总是在抱怨,觉得自己根本没时间,自己的时间被大量的事务填满了。
可是,如果做好时间开销记录,直面时间的去向和成事的结果。
许多人总会被啪啪打脸。
啥事也没做成: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家庭,都没有得到完善,可是却总是有事务让人应接不暇。
这些事务通常都是一些重要而紧急或者“看起来重要的”不重要事务。
最苦恼的就是这些事务,似乎永远处理不完,以至于陷入了努力陷阱,总是没有时间安排给重要但是不紧急的第二象限事务。
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但大多数人想不到——安排时间给第二象限事务。
采取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方法,致力于解决长期性的隐痛。
002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我们没有刻意安排时间。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是不想进步,也不是不够努力。
只不过是努力的方向错了,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却收效甚微。
大多数人没有找对方向,本质还是因为人类的天性——避难趋易、急于求成,所以很容易就陷入努力陷阱,用虚假的努力来欺骗我们的大脑。
这里借用我刚刚开始看的书籍《认知觉醒》。
这本书揭开了我们大脑科学的真相,揭示了人类的天性。
真正的自律是选择难而正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即是第二象限事务。
我们一定要把难而正确的第二象限事务区别出来,不断提醒自己:
比如说,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其实已经变成机械性的重复,没有任何长进,因为这是我们熟悉掌握的舒适圈。
具体到每日的事务比如突发奇想要整理家务,虽然没什么必要,但是我内心逃避困难,便会制造必要,甚至拖拖拉拉,拖延成性,以至于耽误了几个小时一个上午。
这也符合了开头提到的帕金森效应:“安排多少时间,就有多少工作。”
你安排多少时间用于挥霍浪费,就会有多少挥霍浪费的工作。
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我们没有刻意安排时间。
只要你开始了,即便效果不那么好,你也比毫无作为的你进步了。
因为有时间的产能投入,必然有注意力的投入,两者的结合,必然有产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