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许多书、文档、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但却感觉不到自己的长进。整天在朋友圈和微博上阅读,看到很多内容也觉得很有价值,做了笔记甚至画了思维导图,却没有明显效果。
但许多时候,放下书后发现什么也没有记下来;或者虽然记住了,在用的时候还是不能游刃有余!
许多人埋怨碎片化阅读,但其实碎片也有碎片的价值。为什么同样的碎片,人家看了能长进,你去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
心理学认为人们知识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将外部的知识(自己不懂的)与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建立连接的过程:你必须将这些知识与你原有的经验、体会关联起来。
能够将这些外在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编码,与你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关联:部分内容成为你愿有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部分内容作为新增的知识点,准备与未来的知识点建立关联。
当然,纸上读来终觉浅。
这个建立连接的过程不是一次性能够完成的,仅仅靠阅读还不够,你还需要去干活、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找到机会将这些知识和经验用一用,经过几次使用,你才能对这些知识有真正有深入的体会,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这些知识才能算得上你的知识!
那这个连接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种学习方法叫专家型学习(Expert Learning)介绍了这个过程,这里面的“专家型学习”并非指专家们独有的学习方法,而是指更高效和专业的学习方法,掌握这种学习方法的人可能是专家,也可以是普通人。
反过来说,真正的专家可能也不会用专家型学习方法,而一个小学生则可以用专家型学习掌握自己的东西。
这种方法才是真正深入的学习方式,而不少人虽然买了许多书、听了不少课,但仍然感觉记不住、用不上,无法将学习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无法转变成自己的能力,背后就是学习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
专家型学习简单说就是以下3步:
步骤1:知识在大脑里的组织
1、分类分组
多维度,理解的维度越多,未来可提取的机会越多,但这个维度依赖于你之前的知识积累,这也就说明为什么知识越多的人学的越快,高手与新手看同样一个“新东西”,他可以很快掌握的原因;
2、摘要、大纲化
用你的语言表述出来,各种文本和表达方式不一定适合你的背景和习惯,将看到的内容用你的语言和理解表达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同时,通过摘要和大纲是简化的过程。
3、层级化
这个内容表述的知识在你的知识体系里面处于什么层级,当然这有个前提是你脑袋里已经有相应的层级。举个例子说,我看到一个讲互联网社区运营方法的文章,我可能会将它归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社区--知识社区运营策略下面,也可能会归到更大的KM运营策略的部分。
层级化也涉及到维度,你也可以将其多维度的层级考虑进去。
4、概念化-概念树
概念化则更抽象,关于这块可以看看这个文章用概念能力进行深度思考,这个角度更多是从点的角度入手的,便于深入的掌握。
步骤2:基于理解的记忆、助记
理解和记忆都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需要的是在合适的时间能提取出这些知识来应用。所以适当的重复是必须和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去思考并与你之前的背景知识建立连接,找寻尽量多的可用的线索,再进行必要的重复。
步骤3:知识的可视化、图形化
大脑除了可以记忆文字,对图像和图形更敏感。对于一部分内容,可以进行可视化的想象与设计,这样子更容易吸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