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解读《促动》第一章。
之前没有了解过这本书,其实不懂什么是促动。开始读之后,我觉得这个技术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怪不得作者说,这是世界500前企业,入职2年员工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感谢作者把这么好的技术宣传推广出来。
我在世界500强房企工作了十年,我做过人力资源,也做过市场营销,看到很多企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章主要分为四节。
第一节是“促动一下,解放管理者”。
我们先看一下管理者的需求,一些国内知名企业的CEO,在碰到需要快速跨界协作、利益相关者无法快速达成共识、企业中的战略落地等关键会议需要快速获得成果时往往会提出:请个促动师来帮我们促动一下吧!
什么是促动?促动师是干什么的呢?
促动(facilitation)英文意思是促进、助长、使容易、帮助的意思,所以促动是“让事情变得简单,在会议、工作坊这些群体互动过程中,特指促进人们真诚交流,群策群力,达成有效共识与高质量决策的能力”。
而促动师,是掌握多种促动技术,促进参与者有效互动,达成共识与共同行动的专业人士。目前,促动师广泛参与如战略落地、文化变革、愿景重塑、价值观共识、整体绩效改善等大型会议。
对于企业的CEO,在组织中需要把握方向、明确战略、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关系,基于各种快速变化的信息迅速决策并组织相关资源快速协作的第一人。
在移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在90后、00后这些新新人类员工涌向企业,而90后已经开始走上管理岗位,这些变化都对CEO提出了挑战。其实不只是CEO,哪怕是最小部门的管理,都存在需要让员工智慧互联、思维同步、让管理者高效决策的地方。
现在很多企管理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无法真正把员工的智慧集结起来为企业服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职场经历,比如,人力资源部发了个通知,对《新一年人才发展规划的意见稿》征集部门及员工意见。最后能主动上交的几乎没有。
后来呢,人力资源部再发通知的时候,就规定,以部门为单位截止到某某时间提交意见。然后,各部门通常提交上来的意见就是“按公司规定执行”。这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
说到思维同步的问题,我有个有趣的例子。我是所在的山东区域,有一年集团外派了一个营销总监过来,来到区域公司之后就对营销部的整体架构、工作模式等等进行了调整,但是会发现他的很多想法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执行。
我们同事就打了个比方,总监在北上广看惯了汽车,来到山东发现还是马车,所以就得让马车使劲跑。这个有趣的比喻其实就说明了管理者与员工的思维不同步的问题。
面对企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掌握促动技术,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
第二、三节是“促动一下,让跨界协作变得简单/让利益相关者共识变得简单”,我觉得这两节表达的意思是异曲同工的。
作者在第二节里举例了一个厨房电器行业的公司,通过促动会,实现了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跨界协作,达成共识,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我们在职场中都会不自觉地有一种意识,就是自我保护,尤其是管理者。
自我保护又分为两种,一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是要坚持的,有原则的,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是要我来承担责任的;另一种就是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如果影响到我,那么我坚决不同意,如果不影响,我也不发表意见,或者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所以,在其位谋其政,中国古代官场就很多人懂得“明哲保身”,但是如果在职场上,管理者都从这种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各部门之间就不能团结协作,只考虑自己小部门的利益,是无法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这样的管理者也是不合格的。
比如,我是做房地产行业的,有很多跨部门协作的例子,举一个例子来说,在拿地投资决策会上,各部门都各抒己见,当然站在自己的角度上。
比如,投资部会说,这块地所在的区域发展有什么利好,人口有什么红利,拿地价格合理,周边价格不错,预期收益很好。
营销部就会说,这个地方未来有预期,但是当前完全是新区域,离我最近的竞品都要几公里,导客难度有多大,要实现这个预期收益我要卖到多少钱,但是不符合市场价格。
成本部就说,根据营销给的定位,为了做产品附加值,成本是要提高的,达到预期收益的话售价也要提高。诸如此类。
所以,CEO听到这样的意见,肯定是很不满意的。大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言,害怕为决策失误承担责任,那谁来为企业的发展着想呢?
所以,我们亟需要能够让企业里的各部门协同共赢、达成共识,那么就要使用到促动技术了。
第四节是“促动一下,让会议获得期望成果变得简单”
我在职场十一年,对开会这件事感触最深。往往一个决策会要开三四个小时,管理者却做不出决策。
我认为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管理者希望听到与会者确实可行的意见,但是参会者却给不出有效的结论,讨论没有效果,导致管理者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境地。
另一种就是管理者自身的性格原因,犹豫、追求完美往往会造成效率滞后。
重点是,这样的会议不只是一次,在我们的职场中,处处都要开会,大家有没有觉得,会总是越开越长,主题会越跑越远,务虚的越来越多,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的弊病。
这不仅仅浪费的是时间成本,还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作者介绍了杰克·韦尔奇开会的故事,也强调了如果不能改善组织的会议模式,企业的文化变革就是一句空谈。
现在有一些企业已经要求他们的管理者必须掌握促动技术。针对某些高级的会议,企业会请促动师来设计流程,以确保会议聚焦问题,达成共识,产生高质量决策与共同行动计划,这样的会议模式被称为促动会。
以上就是第一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促动技术的意义,很期待下面开始讲的具体的促动技术。希望有机会可以跟作者学习促动技术,共同为企业管理能级的提升做出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