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七彩乡村文集
一位出身农村的公务员眼中的乡村7大问题,不解决,乡村无法振兴

一位出身农村的公务员眼中的乡村7大问题,不解决,乡村无法振兴

作者: 智慧矿山观察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11:50 被阅读4次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导语

    我出生在农村,自幼在农村长大,外出求学及工作6、7年后又回到了家乡。参加招聘考试后分配至县里某部门上班,但对农村情况并不陌生。

    早几年前,我就想动笔写写老家农村的现状,但是觉得自己对农村问题的历史和当前政策把握的不全面,苦于思路的瓶颈和知识面及视野的狭隘,一直没有动笔,今天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2015年8月,我被县委组织部派往某村任第一书记,通过对农村进一步深入的接触、走访、了解,现就当下的农村现状做一些浅薄的分析,见笑于人。

    不过这篇文章绝对不是写给村里人看的,而是写给城里人和住在城里的村里人看的。因为真正的村里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而被无视的大多数。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就当下我的感觉,农村生活现状较为突出的是人口问题、土地问题、产业问题、婚姻问题、养老问题、大病问题和传统习俗的崩解问题。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土地问题

    1991年,我刚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班里有30多个孩子,1996年,我小学毕业的时候,班里只剩下9个孩子。这么多娃娃哪去了?大部分跟随大人流向城里,小部分流向外乡。

    父母未进城之前,我母亲在村里开个小卖部,租赁村委的办公房,在我的记忆里,每当黄昏的时候,村委跟前人言鼎沸,孩子、大人、老人,聚集在一块,好不热闹。

    大家都满怀希望,认为好日子就在眼前。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希望使人精神焕发,做起事来,劲头十足,认为前途光明,幸福感也就大大提高。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而现在村子里所感受到的,似乎并没有这种充满希望的朝气,倒是处处显出暮气沉沉。以总人口在城里和村里的分布比例看,生活在城里占80%,生活在村里的占20%。

    现在村子里居住的有:70%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20%的是60岁以上的,5%的是50岁以上的,5%是50岁以下的。在村里,40岁以下都叫做年轻人,而自嘲是没本事的人。40岁以下的大都在城里。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诸如我,通过高考等一系列考试等渠道,在城里有了稳定的工作,而彻底地居住在城里,有的因为生存而在城里,大部分年轻人通过自己的本事在城里打工赚的钱,比种地或者放羊来的收入多,再者为了孩子的读书问题,待在城里。

    有的是因为面子而在城里,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一部分年轻人在城里没有生存的技能,但是死活要待在城里,因为面子,自己待在村里多丢人。

    一些人待在农村,其收入要比在城里好得多,但是就不待在村里,挣死亡命往城里跑,为什么?因为城里的花红酒绿。有的成了混混,有的干起了偷鸡摸狗的事情,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星散的人口,老龄的人口。精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接二连三地,这一辈人开始凋零,大多都是劳动到最后,也就撒手西去,随着一座座新坟的出现。

    乡下,确实已经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土地问题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土地分包到户以来,村里农民满怀希望,满洒汗水地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

    在未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之前,村前屋后,沟沟洼洼,在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面,能种的全部给种了,不留任何死角。每家每户对自己所有土地的地棱地界都了如指掌,不差一厘。

    而现在呢,土地出现无人耕种及耕种人老龄化问题。因为广种薄收,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以至于现在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不知怎么种地,怎么劳作了,可以说许多人忘记怎么握锄头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为了不让土地荒芜,年轻人的父辈们只好劳作,所以现在村里种地的人大都是50岁以上的人。

    村子里六七十多岁的老人,很少坐在家里享福,只要有最后一点力气,都是坚持劳作,认为白日闲过,就是一种罪过。

    现在从上到下,都在呼吁并执行土地流转,怎么流转?政策许多老人接受不了,现在只是口号,什么时候执行下去,是未知数。

    年轻人不种地,老一辈种地人的离去,再过十几年,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家的地在哪块了。

    想象一下,老一辈已经凋谢,下一辈能否回归乡村,能否对种地有激情,假如不,将是一副什么样的乡村景象?

    村庄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产业问题

    产业关乎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幸福感。现在产业就是两种:种植业和养殖业。

    先说种植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农民种植首先要自给自足,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所以种的比较五花八门,有糜子、谷米、荞麦、洋芋、玉米、豆子、葵花等,唯一的经济作物也就是洋芋和葵花了。

    我家种地时,每年都种十几亩洋芋和几亩葵花,除去成本,也就剩两三千元,能够基本维持日常生活开支,攒不了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米、白面已走进农民日常生活中,所以地里除了洋芋、玉米,其他都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现在粮食价格提不起来,2014年种玉米,收成好点,除去成本每亩也就结余1100多元。

    如果收成不好,连这个数字都不到。如果家里有二三十亩地,每年的收入也就是2、3万元,除去人情门户等日常开支,也攒不了钱。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再说养殖业,就是养羊和养猪。前几年,猪疯狂的时候,老家留在村子里的人,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猪。投资2至5万元不等,建猪舍,买母猪,买饲料。

    但当猪出圈的时候,猪肉价格下跌,一算账,连成本都收不回。放弃,猪舍废弃。现在农民养猪也就是为了过年吃那点杀猪菜了。

    养羊,收入主要是卖羊、卖羊绒,卖的支撑是羊多生羊羔子,能卖羊的数量少于出生羊羔子的数量,这样才会新老更替,规模扩大,出现加法效应。如果每年出生羊羔子的数量少于能卖羊的数量,则是减法效应。

    养羊,每天都要有人起早摸黑专门照料,如果不成规模,养几十只羊,收入不抵幸苦费,只能说为了养羊而养羊。我二叔养羊的规模在200只左右,去年收入才3万多元,除去一年家里所有的开支,也剩余不了多少了,还好他压力不大。

    产业的单一、低收入和市场的变化莫测,让农民无所适从,也就逐渐失去对土地的兴趣了。这值得从上到下所有执政者的思考。

    婚姻问题

    首先是钱的问题,原来结婚比较简单,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拉着毛驴将一个姑娘娶回土窑洞,幸福一辈子。

    后来演变成摩托车、手机、银手镯,开着机动三轮将一个姑娘娶回楼板房,幸福半辈子。现在呢,钱、钱、钱,一个媳妇至少45万,才能娶回家,幸福一阵子。怎么算账?跟男方在城里要房子,要车子,要金银首饰衣服钱。

    村里一个人娶媳妇,女方要房子,暂时没有,抵成钱25万元。要车子,买,10万元。要金银首饰衣服及彩礼钱,10万元。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再者就是情感的问题,所以进城的一些年轻人就敢胡作非为,没人认识,没人指指点点。依靠现在微信、陌陌等交流软件,搞婚外情,眼中金钱多了,心里感情就少了。

    许多农村夫妻在城里租房子,男人在外打工,老婆给孩子做饭,接送孩子上学。但最终的结果是,男人把老婆供出去了,把孩子供回家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养老问题

    因为我们国家养老体制的不健全,包括城里及农村的非体制内的大部分人,养老必须靠自己和儿女。病痛是养老的第一大问题。无病无灾,基本都是很好的,但凡有了大病,就很麻烦。

    说实话,在农村,大部分地方,老人得重病,就是等死。

    一者是钱的问题。虽然现在搞了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有所提高,但是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若要治疗,必将家徒四壁,连基本的生活资料的购买都是问题,所以许多老人拒绝治疗,而作为儿女的也就默许了,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二者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的问题。有女儿的,老人还好点,女儿给老人清清洗洗,端吃端喝。没有女儿的,老人会殁的很快。亲情冷漠是养老的第二大问题。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大病问题

    在农村,老一辈和他们的下一辈之间,确实有着空间上的隔离,要尽孝道,基本谈不上,老年人都是自食其力,哪怕八十多岁了。

    能够相忘于江湖,对于老人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惜的是,子女辈还是念念不忘父母的那一点点财产,总认为自己从中分到的一份是最少的,而不问自己为老人做了什么。

    更有甚者,新盖的房子,有人不愿意老人一起居住,认为不干净,在屋旁另筑小平房,算是父母的栖身之所,老人偶尔到正房里走走,还引得媳妇的大骂,甚至拳脚相向,理由只是踩了脚印在家里。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传统习俗的崩解

    现代文明制度的冲击以及城乡一体化的逐渐推进,导致原有乡土体系的崩溃。

    农村的“三叩九拜”已不复存在,城里的冷漠、传统文化的缺失、西方文化的侵蚀,让城里的体系变得畸形。

    真正适合我国城市的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没有信仰,没有宗教,吞噬着靠老一辈人以“道义”维持的老本,让人不禁深思。

    正所谓城里人不像城里人,农村人不像农村人,倒像电影《老炮》里六爷所说,怎么是个“二尾子”。比如说过年,现在许多人都在说过年没意思,没年味了。

    贴窗花没有了,手写对联没有了,三十晚上供奉土神爷和灶马爷没有了,三十晚上跳大神没有了,大年初一早晨给长辈磕头拜年没有了……说是古风怡然也好,说是陈规陋习也罢,反正是没有了。

    我在想,到了我儿子这辈人,不要说村里人认识了,本家兄弟之间的关系也疏远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老一辈人眼中的“家门自己”、“亲戚六人”、“庄邻院舍”的关系被现实彻底割裂了。所谓,乡音无改,客从何来,不过是每年都发生的故事罢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农民,是一个在中国占比极其庞大的群体,13亿中国人中有9亿都是农村人,土地面积也占到2/3。

    正因为此,农村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问题,农村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就不能顺利进行。然而,目前农村的各种问题矛盾突出,上述种种,每一种都是棘手的现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位出身农村的公务员眼中的乡村7大问题,不解决,乡村无法振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np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