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这家影院,也不是特意要这样做,是想着停车方便(唉,自从有了新车后,停车的烦恼就来了。纯是调侃,苦中作乐),因为田姐的理发店就在附近,正好将单车寄放。
等待我检阅其实,这里很熟悉了。初来惠城时,就在这一带工作。那时,这一栋大楼还在规划初期。自然,现在所坐的这家影院也还是没有的。时间能改变很多。只是我依然没怎么变,除了徒生华发。
突地,“滋啦嘎”一声响。眼前屏幕白墙像短路着火,发出一条不规则的闪电。“吓老子一跳”,电影就要开始了。
抬眼看来,今天又要做一回承包老板,偌大影院,就我一个观众。空空。满满。
其实,我是冲着吴京来的。
我进来的时候,发现影院所在的三楼居然没有卫生间。要下到二楼,有点变态啊。也不知当初设计者是怎么想的?
影片近三个钟。看了近一半的时候,不得不又去厕所。急急忙忙,拐两个弯,乘电梯下到二楼,又拐两个弯。然后,返回。
整个来看,影片还是长了点。貌似没有看过这么长时间的影片。并不是嫌它长,我喜欢影院时间。当然,如果又够精彩的话,兴致一定有增无减。会有“高潮”的体验。
不知道制片方是怎样考虑的?在我看来,并不需要这么长。结构有点臃肿。
影片好比文章。拿散文来比,全篇不能有多余的成分。紧凑时紧凑,舒缓时舒缓。气息流畅,宛如人的呼吸,自然舒服。
战争片《长津湖》,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拯救大兵瑞恩》。无论是战争场面的体现把握,音视逼真,还是情节的构建,都要胜于此片。
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场面上,全景宏观时空。这一点国产片表现还可以;二是节奏上,拿《拯救》来说,比《长津湖》紧致。凹凸有致。在中途有一个放慢的时段,琴声,歌声……一时表现出祥和的场景,让战争中的士兵思念家乡,可见人的内心性格。同时,一场新的战斗在酝酿之中,危机一触即发。好似是一个伏笔;三是细节,《长津湖》不缺少细节,可以说很多。然而,多到让人抓不住,感动泛泛。再来看《拯救》,有一个细节至今让我不忘。即短兵相交,徒手搏斗,刺刀见红时,双方滚扭在一起,智慧力量生死的角逐。刺刀一点一点一寸一寸插进对方的心脏,眼见着对手死亡。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当时,生命最后的喘息,由急促到缓慢,由虚弱到消失,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直至生命消亡,天地归于虚无。
拿文章来讲,也有这样的三个方面。大场景对应背景,反应主题;节奏,细节也应该有。
看影片次数多了,你会发现它都比较注意开头和结尾。尤其是开头。同理,写文章也是这样,开头很重要。这些道理似乎都懂,但做不好。
在观影过程中随记的一些关键词。
十月的朝鲜,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一片萧瑟。钢铁,冰冷。盔甲,鲜血。生命,凝固。
我便以为,如果要打仗,宜在秋冬,相得益彰。春天不宜打仗,你想,春天处处花开,血肉模糊怎么应景呢。
“洋人瞧不起我们,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这是影片中毛主席说的一句话。
唇亡齿寒,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得一枪开,免得百拳来。领导人高屋建瓴,气魄非同寻常。
力量越悬殊,现实越残酷。
我要是当兵,一定是个好兵,我坚信。但是,战争是残酷的,不是想象,面临的是真正的死亡,随时。
想一想,活着,也是一场战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