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菌一直记得十岁那年,一股下岗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一大批正值青年在国有企业的体制下按部就班的人,不得不另谋出路讨生活。其中,也包括菌菌35岁的母亲。
35岁,放在现在的职场,那就是一个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年龄。拼创意和想法,比不过20出头的新人,拼经验和老道,又不如已经爬到高层的管理者。尴尬的一P。
此后15年,菌菌的母亲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收入,熬到了退休。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说,菌菌的母亲,年轻的时候缺乏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下岗后缺乏寻求长远发展的眼光,所以,只能囿于一隅,过一日算一日的熬日子。
当然,这并不是个案,菌菌身边很多这样的案例,这是特殊时期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
可能,菌菌今天讨论的话题过于悲观,有的童鞋会觉得距离自己过于遥远。
但,现实总是会给你啪啪打脸!!!
当你还沉浸在吃喝玩乐抖音微博八卦的时候,
你的同龄人已经在分析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城市化因素了;
当你还在为5000元的offer沾沾自喜的时候,
你的同龄人已经年薪30W+了;
当你还在看自己的时候,
你的同龄人已经在看世界了。
如果,你还不能从自己的吃瓜日常中跳出来,看看未来的趋势。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跟不上节奏的你,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被时代边缘化的下岗er。
(接下来的文字因为专业会有点小枯燥,请大家耐心阅读~)
未来员工可能不属于一家公司,人才共享与企业协作将成为主流
前程无忧CEO甄荣辉日前在“2018中国典范雇主颁奖典礼” 上发表了“未来员工在哪里”的主题演讲。
中国的人口结构使得“人才共享”和“流程外包”比其它市场更有可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出生人口数量数据,我国90后人口总数比80后减少23%,00后又比90后减少16%。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招聘市场将很快进入“个人自主时代”,雇主与员工将从一对一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逐步转型为人才互通共享的灵活性用工方式。
市场瞬息万变已经成为常态,应对变化必须更敏捷更弹性,围绕项目的企业运营将成为主流,所以未来组织中的员工来源会非常多元化,全职员工在未来的企业组织中可能成为少数派。
人才雇佣将变成一种资源组合的决策。
划
重
点
未来组织主要将由三类员工构成:
1)在企业内少而精的核心管理人员/全职员工,大多数希望成为组织的合伙人而不是下属。
2)独立的专业人员,可能在组织内也可能组织外,现有企业内部齐全的职能部门很可能会被瓦解。
3)兼职员工,雇主可以在任何时候为某项具体工作快速找到人才,在成本和效率上获得最优方案。此外,企业之间的项目协作、员工租借和自由工作者等多种用人形式将会非常常见。
未来已来。2018中国典范雇主数据显示,136家领先雇主中七成以上在2018年尝试将现有的组织规模缩小,企业内的人才交换正在盛行,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新技术的开发、市场活动、人才招聘和业务流程外包出去,企业分拆、调整和人员扩编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未来,工作的安全感将逐渐消失,技能成为一种快消品。企业员工不再以全职雇员为主,而是分散在组织内外甚至全球各地。组织的业务流程对应发生变化,协作代替管理成为绩效的关键,企业口碑(雇主品牌)将变得十分重要。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也需要随之改变。在未来,51job可能会成为工作的分包平台、可能会成为自由工作者的集群、可能会成为多技能学习的平台、可能会出售工作机会的平台等等,以此满足雇主端与求职端的不同需求。
思考:做一个温水中的青蛙显然是不现实的,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有不可被替代的资本。
大数据分析/开发 未来的新石油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2017)》显示,资本和产业是当前地方大数据发展的突出短板,人才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大数据技术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从数据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被认为是“未来的新石油”,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时代的浪潮里,只要公司有业务决策,背后都离不开数据分析的助攻。在各个行业的调查报告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未来几年,数据分析师会持续抢手并且高薪。
思考:愈发受到市场追捧的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将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除了互联网丨房地产丨金融行业,“AI+”将成为下一个最大的风口
这两年,不得不关注的事就是AI。如果从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开始算起,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已经整整60年时间了,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浪!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100.60亿元,增长率43.3%,预计2019年增至344.30亿元。与前几年的大热的“互联网+”类似,未来几年“AI+”将独领风骚。
从AI+金融丨AI+汽车丨AI+医疗与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到只要299人人都可有的小爱同学,AI+早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只是我们还未警醒。
各大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企业都在争相将AI技术落地应用,带动传统行业进行智能化升级,“产业互联网”和“产业AI”也成为BAT的战略关键词,从互联网上半场到下半场的产业AI之路,不论最后的格局如何。AI的大战已经打响,人才的缺口巨大。
早在2016年,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就曾透露,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目前存量人才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培养,而互联网、电信相关的行业作为离人工智能领域最近的行业,成为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转化来源。企业对于AI人才的需求已然到了“火烧火燎”的地步,薪资待遇一涨再涨。
80W的年薪,菌菌只感到ssfd。
思考:你未来的方向哪怕不是AI+,但也不能是会被AI+取代的“传统”工作者
未来,35岁的你,是会成为合伙人?专业人士?还是无业游民?
路的源头也许就从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