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自己,在做着我不敢做的事,在过着我想过的生活。”
———宫崎骏
![](https://img.haomeiwen.com/i7907567/26e378c07ae97647.jpg)
昨天得知,好友霞马上要和异相恋三年的男友订婚了,这个结局简直是朋友圈里“有情人终成眷属”最成功的模版了,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感情接力赛最初在霞的人生计划中,是没有强制必须要有一个圆满与幸福结局的,没想到最终喜提到了幸福。
我一脸惭愧的回想起当初那个信誓旦旦要与男友修成正果的自己,却反而在与男友相恋三年后做出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22岁的时候我谈了第一个男朋友,上学的时候,因为父母、老师乃至周围的亲朋好友都极力倡导:禁止影响学业的一切不相干打扰。也因为恐惧直到后来步入社会了以后,才遵循了各类心灵鸡汤上知心姐姐的强烈建议,结婚前要先试谈几场恋爱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这把钥匙的“锁芯”。
于是我也抱着这样的期许,体验到了爱情本该在我幻想里的样子,但最终我却果断决绝的放弃了男友。
![](https://img.haomeiwen.com/i7907567/0c5b54217cf8acff.jpg)
分手那天晚上,我偷偷跑到小花园里,一顿大哭之后,用袖子擦干了眼泪。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开始自己新的生活,我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我要当个聪明的女人,我要摆脱自己强加在他身上的幻想,那是我期忘他应该成为的样子,绝不是他热爱的自己真实的面目。
后来朋友打电话问我:“为什么要孤注一掷的轻言放弃了呢?”她们只知道我想让她们知道的理由,但我却试图不做任何解释。只有我自己知道,选择这样有距离的爱情,是我潜意识里的逃离,是掺杂动机的不负责任。
这段感情折射出来了我内心爱的缺失,我的逃避都只不过是为了想逃离我的原生家庭。
在农村老家长大的我,在家里排行老三,底下有个弟弟。那个时候我和姐姐们没有上过幼儿园,因为我们单纯的以为幼儿园是只收男孩子进去的,好像觉得自己“配不上”幼儿园的门槛,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是个女孩。
十岁的时候,每个盛夏的季节,忙完作业的我都帮着父母打扫院子、压井水填满缸,甚至给牲畜割草喂食,秋收时节,去够比我还要高一头的玉米棒子。孩子时候的我只知道,做的越多,父母的关注和爱也便多了一分。我沉浸在周围所有人对我的夸赞声里,以至于忽略掉了藏在自己心里多年来的执念。那就是,我只有按照父母期盼的样子去成长,当个听话懂事的乖孩子,才能证明自己有被爱和被关注的资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7907567/942a84867f6e63d4.jpg)
幸好在我26岁的时候,通过不断的学习读书再学习以后,我才觉醒到,原来我的不快乐是因为我把生活的焦点放在外部世界对我的评价上,而残忍的忽略掉内心的诉求。正如张德芬说的:“人生所有的关系,只有你过度重视他的时候,他才会成为你的命门。”我把想从父母那里缺失的爱投射到男友的身上,这太可悲,也太可怕了。
从今以后,我对自己讲,“我可以不必为周围人的行为而负责任,但我必须要为自己因为他们的行为而造成的“感受”负责任。
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破碎了,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在的那个充满恐惧、痛苦的小孩,还好我越来越爱自己,也越来越原谅我父母其实已经把她们最好的付出给了我。洞察到这一切以后,用爱去接受、整合他们,让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像“好人”或者“女神”那样子的存在。关照自己的内在,去发掘到掌控我们人生的“发动机”,并打破这个模式才能释放被禁锢的心性 。
当我们把一个人的全部存在当作自己精神依赖的时候,就已经错的一败涂地了。这世上没有谁可以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感受的人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轨迹,哪怕是相同的故事讲给不同的人,“喜怒哀乐悲思恐”呈现的也不尽相同。不要去批判别人的人生,因为我们是个观望者,其他人没必要也不会买单,所以独有我们自己才能打破自己的“命门”,迎来自己的生门。
“最后祝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心心念念的主人,不被自己的内在模式所奴役和掌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