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最近几天,小澡哥认真学习了向真和文丽两位师姐关于心理学课程的复盘,同时结合自己的听课体会,复盘如下:
一、何谓心理?何谓心理学?
心理是什么?心理学是什么?
按照自慧身用组词的方式讲概念的独特方法,“心”是指感受、感觉、感知、觉知,是指佛法所说的“眼耳鼻舌身”;“理”是指认知,条理、条理化。
简言之,“心理”是指感受的条理化,是把感觉上升到理性认识。“心理学”是指把人的感受、感觉条理化、并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学问。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所谓“利”,是指有利于生存;所谓“害”,是指不利于生存。
二、心理学的分析框架/思维模式
医学心理学的分析框架是“生物——心理——社会”。自慧身推崇的其中一个重要思维模式也是“生物(身体)——心理(个体心理,家庭,关系)——社会(社会适应、价值观)”。认知是躯体化症状的根本,思考治疗方案要从生物——心理——社会入手。可见,心理是自慧身这套系统中的核心内容。
在自慧身看来,心理学的思维模式是“感知——认知——觉知”。其中,感知和觉知是感性的,对应“心”;认知是理性的,对应“理”。
然而,现代人往往只注重现象,而忽略了感受,结果总是掉进坑里。小澡哥认为,打开我们的感受,用心去体会,是学习心理学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并不是轻易能够做到,首先需要丰富我们的认知。
三、如何学好心理学?
邱博士强调,从物理学入手,才能学好心理学。从牛顿力学来看,力包括三大要素,分别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心理学也是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小指刺激源;方向指情绪;作用点是指情绪发生作用的位置;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温度的影响。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好心理学。
(一)从强度来看,情绪的力量是有大小之分的。俗话说:“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事实上,不同的个体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以养成,有的人未必可以养成。比如,有的人“一见钟情”,有的人“一夜白头”,还有的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说明刺激源的力量非常大。如果刺激源的力量很小,人们就不会如此敏感。
(二)从方向来看,情绪是分上下、前后、左右的。快乐一般是向上的,比如喜上眉梢;愤怒也是向上的,比如怒发冲冠,怒从心头起。恐惧则是向下的,比如吓得屁滚尿流。头痛则与上级、长辈、崇拜的人等有关。比如,头顶疼是与上级、领导、长辈对立、对抗的心理导致的。头顶两边疼(动物长角的部位)是跟领导、长辈顶着,顶牛、较劲的心理导致的。同时,身体的疼痛还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但并不绝对如此,还需要针对个体的体检报告进行深入分析。
(三)从作用点来看,情绪发生作用的位置是不一样的。生气这种情绪的作用点是不一样的。比如,气得脸红鼻子粗(甲状腺);肺都气炸了(肺);气得肝疼(肝);气得直跺脚(足),等等。这一方面说明生气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全身,另一方面也说明生气对身体起作用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但是,多数情绪的作用点是相对固定的。比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头痛;委屈窝囊会导致肝硬化;牵肠挂肚会导致肠胃功能不好,等等。
(四)从温度来看,情绪变化与身体感受的温凉寒热密切关联。比如,我们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是热情洋溢、热血沸腾的;我们感到失望的时候,心是“拔凉拔凉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意思。夏天很热的时候,想让一个人凉快也很容易,让他(她)失望就可以了。当然,尽量不要选择这种方法让人“一边凉快去”。
四、心理学课的启示
关于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需要我们课下阅读相关著作,注意好书要阅读五遍以上哦。关于习得性无助、适应性障碍、转移性攻击、替代性无助、抑郁症、焦虑症等基本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师姐们已经总结得很好了。小澡哥重点总结本次心理课对自己的启示和收获。
第一,小澡哥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分离”这一课题。事实上,分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课题。学会分离的本质就是学会成长。正如邱博士所说:“你身边的人总要离开你的。即使别人不把他(她)带走,老天爷会把他(她)带走。”小澡哥一直相信:“爱他,就让他自由!”爱一个人,不能碍着他(她),更不能赖上他(她),而是支持他(她)成为他(她)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通过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提高自己的吸引力,用自身的魅力留住你自己在乎的人。如果对方坚持要离开,那就要接受“分离”这个事实。
第二,利用奖励机制刺激多巴胺,重建条件反射。上课时,邱博士说:“ 你写在黑板上的成语都是理想,与现实的自己存在差距。”如何跨越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方法就是对人生进行设计。这段时间,我对上述课题进行了认真思考。我非常热爱教师这份职业,并已认可自己作为一名成人高校教师的职业身份。过去一年多来,我在国家开放大学建校四十周年时获得两个大奖;参加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小组赛获得“唯一”:深圳市所有高校唯一入围的教师,广东省所有成人高校唯一入围的教师。为了庆祝上述成绩,我今天奖励给自己一身衣服。接下来,我的课题是对未来进行设计。
第三,不断丰富社交圈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我的价值。习得性无助和适应性障碍两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在心理层面丰富认知,在社会层面丰富社交圈子,让患者发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发挥自己的价值。正如邱博士所说:“成功是成长的副产品。”只有我们成长了,所谓“成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事实上,除了世俗意义上定义的“成功”,还有我们自己内心定义的“成功”。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只要我们真心觉得自己过得好,内心喜悦,心满意足,那就足够了。这就是我为自己设定的新的人生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