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红,我们知道更多的是她悲惨的命运和她的《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作品。而日本作家平石淑子通过爬梳史料勾勒其一生,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萧红。
萧红苦难而短暂的一生,是她反对封建束缚、寻求女性解放和自身独立的一生。
她深知,在那个年代女性想要一个人走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要走上独立的道路、走在时代的前端,必须要有保护者遮风挡雨或作掩护,所以她才主动选择了合适的保护者。
自离家出走后,有表兄陆振舜、未婚夫王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都曾经是她的保护者。
但是,萧红所希求的保护者和他们想象中的保护并不一样。他们将她视为弱者,对她像对待孩子一样,他们的保护的“光荣和骄傲”,其实正是萧红最为反感的。可是她还必须忍受自己的这一地位。
“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这是萧红笔下给我们明白告知的无奈。
萧红一生想要切断的,就是“保护”者和被“保护”者之间即男女之间所默默滋生的权力结构(在“保护”的美名之下,男性一方很少被问责)。
“然而,社会远没有进步到这一步,连解决问题的契机都未出现,她就去世了。”
是萧红走得太快了,还是那个万恶的社会过早杀死了她?
我们为萧红的勇敢赞叹,我们当然更该诅咒那个社会的万恶。
萧红是抗战时代的女性,她认为,没有作为“一个人”的意识,就不可能发展成抗战。她早已将“一个人”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追求。她的绝笔之作《马伯乐》中的马伯乐,或可称作是“一个人”的发现。可惜她去得太早,未完成的《马伯乐》,成了我们探求萧红的心中的一个永远的痛。
平石淑子的《萧红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丰满真实的萧红,一个在无奈中不断前行的萧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