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昨天在工作室,孩子们在跑来跑去去,追逐着玩耍,后来两个人站在凳子上面玩,我好心提醒了2次,他们不听,反而说“我就要站在椅子上面玩,我就要…” 我顿时听了,感觉火冒三丈,对孩子们吼到:“跟你们说了,这样站在椅子上玩很危险,请下来。” 当时我也看到了两个孩子脸上那种愕然、不知所措的表情。 我也停止了对他们的责备。
这个事情在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怎么现在的我,还是这么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后来回到家,我也是对孩子们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洗澡洗澡要玩半个小时、吃饭拖拉要1个小时、作业不催就不做、床铺和衣服也不整理… 我就感觉咱们孩子哪哪哪都不会自觉去做到呢? 感觉除了愤怒,还有无奈…
觉察:今天早上,我感觉自己突然间想通了,其实对于孩子的引导,是我忽略了过程:如细节的引导,就是具体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做,怎么考核、同时也没有对孩子有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就期待孩子马上要有结果。没有符合我的期待,我就愤怒了。 这确实是我需要反思和改进的。
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 是我的期望过高了。所以自己愤怒、无奈,孩子却还是不知所措。
接纳:梳理了自己爆发情绪的过程,找到了触发情绪的原因。这一步我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做一个接纳。
积极因子是我很想孩子们做好,很想孩子们成为一个行为自律、思想自主、能够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愿的人。这是我的期待,也是我的一个进步,对期待有一个具体的画面了。这是好的;同时,愤怒了,发了就发了,不压抑自己,这是正常的情绪流动。
行动:
“精细的过程管理,卓越的结果自然达成”。
回归到过程,做一个计划,梳理一下关键截点,聚焦行动。并做课题分离,洗澡、吃饭、作业、整理房间,这些问题,一个一个来解决。放下期待,聚焦具体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