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今天学了第十六课《高效会议的五个标准》。
01头脑风暴
就是每一个人事先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头脑风暴不是决策会,头脑风暴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更有效、更新的创意。
02学以致用
你曾经参与过的会议,都有哪些问题?
我参加党员的会议,虽然提前准备材料,但是大家的材料只能写自我批评,讨论的时候互相批评,大会气氛深重,我们就不能说一些鼓励的话吗?
如果我是老板,组织大家开会,我会如何把控开会的节奏?
商量一下在铁路附近开一家陕西面馆。
在开会的头一天,告诉大家,回去想想明天商讨在铁路附近开一家陕西面馆,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在纸上。
然后第二天去开会的时候,把写的纸放在那,开始一个一个的讲,每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在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不讨论、不批评、不指责。
我来整理记录,大家的想法和建议,说的再差,都记下来。
03冷娃的故事(六)
木棉每次做完饭,先喊冷娃起床,冷娃是能躺着绝不坐着。
每次木棉都要先把能收拾的锅碗瓢盆及灶台先擦洗干净才去吃饭,这时冷娃也以龟速从床上爬起来了。
有时候,冷娃爬的快了,就会喊木棉,“还不吃饭啊,先吃!吃完了再收拾,你这个坏毛病啥时候能改啊!”
有时候冷娃也不好意思,光吃不干活,冷娃说,今天我去洗碗,那真叫洗碗,其实也就剩两双筷子和两个小碗没有洗了。
现在冷娃很不熟练地也养成了,先洗锅后吃饭的坏习惯了。
木棉说,冷娃现在变好了,以前就像他的名字,陕西冷娃一根筋,生冷倔犟,说话直,伤人,非黑即白。
现在的冷娃温顺多了,懂得了妥协商量,知道有些话,需要委婉地和木棉商量着来。
木棉小时候,家里很穷,妈妈只要去赶集,她和弟弟就过一会儿在家门口看妈妈回来了吗?
妈妈每次离家还有半里地,就被这姐弟俩打劫了,姐弟俩像土匪一样扒拉妈妈的扁筐,黄瓜西红柿是妈妈的必买,因为便宜,其次就是水蜜桃,最好的零食是麻花。
其实只要他两张口要,妈妈就会买的。
到了中秋节前后她和弟弟,就去荷塘捡菱角,用水煮着吃。
她也会约上几个小姑娘,去捡地皮菜,剜荠菜,包包子。
有时候会在家门口的河里,拿一根棍,绑上一根细线,饵用的是小龙虾的肉,像钓鱼一样钓小龙虾,一会儿,她钓了满满一大盆。
她端着回家,妈妈夸她,女儿太棒啦!家里恰好没肉吃呢。
到了插秧的时候,家家户户需要用水,河里的水快干了,大人小孩都去抓鱼,她抓不住,她就去捡田螺,捡回家洗洗,用水煮熟,然后用针把肉挑出来,洗干净,妈妈用青椒给她炒着吃。
河里的活鱼她抓不住,夏天天太热,当鱼快要死了,往上翻,她一把抓住,往家跑。
当家里没菜吃了,爸爸就会撒网捕鱼,爸爸会用一种叫“迷魂阵”的撒网方式,就像横着的“S”状的长网。
这样可以捕很多鱼,能有一大缸,爸爸会分给村里的人和邻村的舅舅家。
一下雨,会网很多大白鲢鱼,吃不完,就炸了慢慢吃,再剩下的就去卖了。
姐弟两相差一岁,弟弟经常会欺负她,有一次,他不喜欢的笔送给了姐姐,姐姐用坏了,他让姐姐赔一个一模一样的,姐姐赔不了,他就打姐姐。
爸爸就说他这是歪理,要打他,他就哭,大夏天的,大家都在门口或院子里纳凉,第二天邻居的大叔来了,对着弟弟说,你可真能哭,哭了一个晚上。
弟弟比较淘气,爸妈经常会打他,他一挨打,就去打姐姐,嘴里嘀咕着:这个死妮子,不能打吗,天天就知道打我。
姐姐就去找爸爸说,“爸爸,你以后不要打弟弟了,你一打他,他就打我。”
木棉家里,天天都很热闹,村里人吃了早饭就过来串门,爸妈两也好客,有好吃的,都端出来和大家分着吃。
爸爸妈妈一个字都不识,但人缘好,喜欢帮助别人家干活。
快过年的时候,大家晚上打牌,都是在木棉家,家里那是人山人海,大人小孩都有,有时候小孩玩闹,把灵位台上的香拔光了,都没人知道。
爸爸妈妈不爱玩牌,爸爸和木棉会出去放风,看有没有警察抓赌。
木棉比同龄的小伙伴幸福多了,父母疼爱她,她在爱里长大,懂事乖巧。
爸爸妈妈没当着她的面红过脸。
有一个叫冷娃的小小子,在千里之外过着和她截然不同的生活。
冷娃的母亲,对他贴标签、忽视、威胁、评判、攀比……
冷娃的妈妈经常会说,妈都是为你好,妈是多么爱你呀,冷娃心想,妈我求求你,这样的爱我不想要。
冷娃的父母不太懂得育子之道,夫妻间吵架从不避讳孩子,他是在父母不断的争吵中长大的。
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大多脾气古怪,自尊心极强。
冷娃太小,没办法自我调节对家庭的愤怒和不满,他只有一个想法:快快长大,早点儿离开这个总是争吵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