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成为一大热点问题,面对如此严重的近视现状,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相信不久这个问题就会得到改善。现如今的近视患者,为了保证正常的视力,通常有两个选择
一是戴近视眼镜
二是做近视手术
在解决自己近视问题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事情:
古时候的人会近视吗?
他们近视了会怎么解决?
就像现如今我们会这样调侃近视
20米外六亲不认
50米外雌雄难辨
100米外人畜不分
...
明代的时候,也有人做打油诗来调侃近视
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
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
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
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
古人真是太有才了,与他们的调侃方式相比我们简直弱爆了。
诗中所提的“看画”和“锁书箱”,实际明确了近视者的身份——读书人。
而古代社会的识字率普遍较低,只有大户人家才能享受专业的教育,所以大多数人不用看书写字,用眼频率低了,整体的近视率也就下降了。但是读书人就相对容易造成近视。
《石林燕语》有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
欧阳修高度近视,只有让书童念给他听。
而白居易把近视的痛苦写进诗里:
早年勤倦看书苦,
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
病成方悟欲如何?
即使在读书人群体中,近视也不是普遍存在的
首先古代人念书主要偏文学性,没有理工科。不需要面对一大堆公式、图形
眼睛就不用进行高强度工作,减轻了近视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古代没有电,夜间的光源少且昏暗,古人夜晚用眼的频率还是很低的,除开一些不重视眼睛的小调皮,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
挑灯看剑的辛弃疾
大多数人晚上还是很少用眼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近视的发生,最后古人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作为一种软且长的书写工具。在使用时,需要使用者,保持一个正确的坐姿或站姿
在客观上起到了预防眼睛疲劳的作用,所以在近视率这方面,古人比现代人真是低太多。
现代人近视了可以戴眼镜、做手术,古人怎么办呢?没办法,大部分人只有忍着呗
少部分达官贵人比如欧阳修等,读书时有专门的书童念给他听,这应该算是种解决方法吧。
唉,想想如果让近视的你,不戴眼镜生活工作一天,我猜你肯定进行不下去。可想而知,古人若是近视了那该有多难受?
如果古代有希玛眼科医院,那来看眼睛的病人肯定络绎不绝。
白居易、欧阳修等文人雅士,能得到更好的治疗,也能专心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绝妙诗篇...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