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了一篇讲罗振宇创业史的文章,我对其中一些部分很有感触。
“嵌入到另一个组织里,却还是没有得到与努力相匹配的金钱回报,究竟是为什么?
‘个人比组织更值钱’,在接连的心理失衡后,罗振宇总结出这样的经验。
他坦言自己对主持人的眼红,并认为“这很不公平”。
重视个人IP,也成为罗振宇后来的行动路径并延伸到商业模式的建构之中。”
在此我不评价这个商业逻辑,但我很认同古典老师提出的“超级个体”的概念。
人一般是在组织当中生存,尤其是在单位上班的人。组织很重要,可以给我们提供各种平台和机遇,但人万不可以在组织中迷失自我。组织的能量并不代表个人的能量。
有一些人经常把完成单位或工作的任务视为个人目标的完成,只要完成了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可是,真是这样吗?如果个人的成长目标只在于此的话,那是不是眼界太窄了?当有一天组织崩溃的时候,个人能不能生存下来?
通过今天的读书思考,我现在认为:无论在单位工作,还是做自由职业,我们要把目标定为培养自己,要在在一次次历练中塑造自己的个人风格、高效的工作习惯。
就像《杰出青少年七个习惯》说到一句话:接受我,训练我,牢牢地掌控我,我将把世界放在你的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