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丛新评论从容小主文学院读书笔记
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86——89章)(

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86——89章)(

作者: 从心丛新 | 来源:发表于2024-01-26 07:02 被阅读0次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第86章到第89章,它们分别是《油灯下的小书桌》《石券》《老房子,新房子》《一个人的晚饭》。

这四章说的是李彦国老师的思绪从抢救记忆中跳脱出来,步伐也快了起来,很快走到了家门口。自己的家黑乎乎的,黑着灯的感觉,让人觉得有些凄凉。李彦国老师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向邻居家看去,富海叔家暖暖的灯光已经亮了起来,这样的对比把李彦国显得更加孤单。

李彦国老师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看到富海叔家的灯光,想到了他家油灯下的小书桌;进了自家院子,看到了石券;站在新房子的院子里,又想起了100米开外的老房子;所有的回忆过后,李彦国老师依然要解决一个人的晚饭问题。

一、油灯 书桌

小时候李彦国老师家里很穷,屋子里仅有一张可用来写字的桌子。但是这张桌子根本不可能让他们去写作业,桌子上堆满了针头线脑、小筐子,小簸箩等东西。

所以小时候的他心中盼望着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但这对于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往事——那时家里也很穷,也没有专门用来学习的桌子。放学写作业,要么把破烂不堪的饭桌放在炕上,跪在炕上写作业,要么趴在炕沿上写,那时候特别愿意去同学家去,她家有一个地桌,我们坐在椅子上,把本子大大方方放在地桌上,围在一起写作业,一点都不累。

所以,我能体会得到李彦国老师对小书桌的渴望不亚于那时候小孩子对年的渴望。

富海叔家是中农成分,他家比较宽敞,堂屋正中摆一张方桌。每天晚上李彦国和另一个小伙伴都在这张桌子上写小楷。

那个时候的日子真是苦呀,就连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富海叔家用的也是小煤油灯。

照明是用自制的煤油灯,写字的白纸本也是自制的,一张大白纸隔开,订成16开的白纸本,下面再套一张格子,避免写字歪斜。

在微弱的煤油灯光下,是一张张温馨的笑脸,在自制的白纸本上,认认真真写小楷,学生认真写,老师认真改。

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苦,但人们也会苦中作乐,富海叔的爷爷唱过戏,有时会给小孩子们演唱,他的姐夫是个文化人,写的一手好字。也时不时指导李彦国他们。

那个时候苦吗?苦,人们生活真的很苦,苦的吃穿住行都得费尽脑筋;那时候苦吗?不苦,那时候人们特别容易知足,就像李彦国老师,自己家没有小书桌,富海爷爷的家就是他快乐的天堂。

那时候,人们的幸福很简单,那时候,人们的快乐很容易,所以李彦国老师常常会想起童幼时期那盏油灯,那张方桌。

二、石头世界。王金庄是个石头的世界。山上是石崖石堰石檐的,村里是石头房子石板街,院内是石桌石凳石锅台,地面以下的水窖,菜窖,茅厕都是石头砌成的。没有石头就没有别具一格的王金庄,石头文化也是王金庄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跟着李彦国老师的脚步,去看看他家的老房子里的石头——老房子家门口下面的条石叫过门石,窗户下面的条石叫压窗石,门口两边竖着的两根条石叫辖门石,窗户两边的两条两根条石叫辖窗石,还有压庭、石券、垒石等等,原著介绍的非常详细,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众多的石头中,最可圈可点的便是石券了。关于石券,第87章中有不少介绍,描写得具体生动,让人仿佛就置身于石头的世界,驻足在石券面前。

但是我关注的点却在这一部分。文章有这样的表述。

“门窗上的石券是王金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历史时期普遍采用形成一种建筑风格是文化现象,但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一些王金庄人从太行山深处向城市涌去,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于是家乡的老房子一座座被掀塌,丈母娘嫁闺女,要求夫家建造新式的建筑,于是一个又一个石券被撬棍从房子上扔下来,摔个粉身碎骨。

看到这一段时,我有些心疼,为王金庄的石券,那代表着王金庄悠久历史的石券在现代文明面前竟然变得如此无力。

难怪航天员杨利伟的老师来到王金庄,他说:“当你们把石头房子全部破坏完的时候,就是王金庄历史文化名村摘牌的时候。”这是有识之士给王金庄人敲响的警钟,也告诉人们,经济发展、文化开发的前提一定要做好文化保护,保护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两驾马车。

所以保护石券,保护王金庄的石头文化,保护古老的王金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王金庄人还有一个好的习惯,不管日子有多苦,不管条件有多差,但家家户户都要安阴券,王金庄的祖辈们对大阴券有特殊的感情,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象征,家里有了大阴券,家里的后辈一定会好起来的,这个家族一定会兴旺起来,大阴券代表着祖辈的希望,其实这也是一种传承。所以王金庄人把旧房翻新重盖,人们舍得掀坍一全院,舍不得砸破一个老阴券。这让我又高兴起来,王金庄人心里有文化传承这个概念文化的传承,王金庄文化的传承充满希望。

三、新老房子。在第88章里,作者介绍了王金庄民宅的修建。盖一座民宅着实不容易。“墙体上的小石块一人就能搬得动,大的好几人才能抬上,大门小门和窗户,上下左右都是石条,最大的要数大门下的过门石了,用两条铁链分别拴在两根木杠上,从山上往下抬。十几个大汉才能抬下来。”

六七十年代王金庄人盖房,都是街坊邻居互相帮忙。那个时候光景难、日子穷啊!各家各户招待不起早餐,只给每人发一支烟,抬完石头各自回家吃早饭,还不能耽误去生产队出工。

这些事情李彦国老师当初都经历过,但现在都不愿意回忆了,因为那是一段苦涩的记忆。

后来王金庄人各家各户的日子都好了,2016年李彦国和哥哥都盖上了新房,后来三弟也盖上了新楼房,老房子便空了下来。

新楼房面积大,样式新、气派足,但大家的念想好像还在老房子里,李彦国老师忍不住发起这样的感慨。“唉,没有新房子之前盼望着住新房子,这新房子有了,怎么又莫名的想起老房子了呢?”这样的感慨,有些悲凉,有些伤感。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是不是把老房子中的一切忘记了呢?是不是把过去的记忆都抹去了呢?

关于新房子与老房子的讲述,这里面涉及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王金庄这片土地上,新房子在不断翻盖,而老房子犹如那风烛残年的老人,它的归宿在哪里?

四、孤独晚餐。李彦国老师经过一天的忙碌,已经非常疲倦了,再加上飘飘忽忽的思绪,让他有些莫名的伤感,这个时候老伴的电话进来了。

老伴儿爱鱼为什么在总在这个时候打电话问候呢?李彦国老师心明镜似的。她是担心自己不按时吃饭,不好好吃饭啊!老两口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她最懂也最疼她的老头儿。

老两口的谈话特别值得品味,里面既有热络还有心酸。

“你吃饭了吗?”

“还没呢,才到家,把饭热上了。”

“我们这边正在炖鱼呢,要不要过来吃一口?”

“你说我能去吗?我倒是想去呢,进不了城吧,你别弄虚的了,估计春节之前你也回不来了。”

“回什么回?我可想回呢,也可想你过来呢,在封城之前你来也就来了。”

“没过去就对了。今天又开地名志组长会议了。……不过我想你做的抿节饭了。”

石家庄那边,老伴儿、儿子、儿媳妇、小孙女儿四口人热热闹闹,锅里炖着香喷喷、热气腾腾的鱼。

王金庄这边,李彦国自己孤单单一个人,独守空房,独进独出,住着空荡荡的屋子,吃着昨天剩下的小米稠饭,怎么看都有些心酸,怎么想都觉得有些孤单。

这两边的对比,更让我觉得李彦国老师和老伴的不容易了,为了儿子,为了孙子,他们分居两地。尽管那种叫思念的东西时时刻刻萦绕在两个老人心头。但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饴,这就是中国式的父母,为了儿女,不辞劳苦,不计得失,不计回报,他们对儿孙的牵挂和付出,至死方休,怎么都让人觉得心疼,还有些苍凉……

油灯书桌、石头世界、新老房子、孤独晚餐,时光带着我从过去到现在,又会从现在走向未来,短暂的心酸之后,我的心中升腾起这样一句话,“希望还在,明天会好……”

相关文章

  • 作品23: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

    作者/李彦国、从容小主 《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内容介绍 讲涉县必有王金庄,讲王金庄必有悠久的历史故事,在王金庄特...

  • 吃三道

    长篇纪实体小说《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的创作正在进行中。 小主老师要搞清什么是“吃三道”,我说让她一笔带过,她说不...

  • 《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纲要

    家住在太行山深处王金庄的老农民李彦国,出生在贫穷的1960年。他头脑灵活却一辈子认真又实在。土地是他一辈子的情结。...

  • 《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开笔宣言

    阳澄湖有大闸蟹,天津也有大闸蟹呀。这些大闸蟹都被稻草绳梱住了,售出时,大闸蟹卖多少钱,稻草绳也卖多少。稻草绳笑了。...

  • 王金庄李彦国

    我59岁,不小了。桂琴老师帮我下载了微信,我不知道智能手机是这么好的一个东西。 2017年4月20日,我发现了简书...

  • 收藏:苏州作家蒋坤元今日发文《读山里老师李彦国》

    【今日收藏】《读山里老师李彦国》 王金庄有句话叫“不适夸”。我就是典型的“不适夸”。有人说个好,浑身细胞活跃起来,...

  • 梦想始于六里桥

    题记:河北太行山的乡村教师李彦国,让他的家乡王金庄活在了文字里。我也常常想起我的六里桥,我的失地! 一位高干子弟朋...

  • 特别推荐140丨红薯藤1,漫延山里山外

    早就知道李彦国老师《王金庄李彦国》、春天里百花香《雪梅微刊》这两个公众号出自美女陈林之手,依稀可以使人想见一位小姑...

  • 我们一家子(八口)

    爷爷:李彦国、60岁、教师,涉县西坡小学,退休,所学专业体育教育。 奶奶:王爱鱼、61岁、务农,涉县井店镇王金庄四...

  • 话说偏僻王金庄,钟灵毓秀风水祥

    话说偏僻王金庄, 钟灵毓秀风水祥。 人杰地灵冇得说, 它是李师美家乡。 李师究竟是哪个, 说与你听别慌张。 彦国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86——89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fb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