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加讲到高平之战,柴荣他们被困在太原,此时,柴荣打算带着为数不多的人充到前线,这场有个故事和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中的一个情节很像,柴荣对他的一个重要的高级将领说:“不管发生什么,你一定要抛开一切事情追到前线来。”上次我们提到的那两个将领和他们遇到了,这两个逃跑的将领还想拉着大部队一起逃跑,幸亏这个将军意志坚定。
在他们攻城的时候,赵匡胤直杀到太原城门底,当时的赵匡胤完全是不要命,一直往前冲,但是他们跑回来的速度比冲进去的速度还要快,这是为什么呢?
向他们迎面飘来的的雨,哦,不是,是箭雨,此时的赵匡胤胳膊上中了一箭却坚持还要往里冲,后被柴荣劝阻,全军这才撤退。经历了这一场战役,柴荣觉得赵这个人不要命,有谋略,有军事眼光,危急时刻还能保持冷静。后来便把他提拔为殿前司都虞侯,而赵在被提拔后开始整顿军队。建立了自己的幕僚系统。
在后来征伐南唐的战役中,赵也是屡立战功,比如说在寿春之战中,他用五千兵马对别人的两万兵马。后来呢,柴荣就又派赵匡胤去攻打滁州,曾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了解到:环滁皆峰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生秀者,琅琊也。足以可见环滁的易守难攻。
你不了解的赵匡胤【二】 你不了解的赵匡胤【二】滁州有一险关,称之为清流关,更是险阻,赵的兵马只有五千,别提能把环滁攻下来了。哎,巧了,一个幽州人赵学究告诉赵匡胤,有一条小路可以到清流关后面。于是,赵匡胤便带着主力部队连夜上山。
当时的守城将领皇甫晖喊话赵匡胤,要求一对一单挑,结果皇甫晖被砍死,赵匡胤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顺手拿下了滁州。
在拿下滁州之后,赵匡胤干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把他的父亲关在门外,还有一件事是遇到了成就他大业的赵普。赵普是当时的滁州掌事,他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成年后成为节度使刘祠的幕僚,后被举荐于朝廷。赵普他这个人对人情世故,社会心理有很强的洞察能力,这许就是《红楼梦》中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吧。
在赵匡胤拿下滁州之后,柴荣命赵匡胤为节度使,时年30岁。他接受封奖时很谦虚,他当时在军事方面的建树已经很大了。节度使已经算是军事方面的一个很大的官了。
赵普,字泽平一个人在很成功的时候,就会有人嫉妒你,赵匡胤也不例外,当时就有小人诬陷赵匡胤在战乱中搜刮金银,柴荣当时就派人去查,发现赵正在搬着一个个的大箱子,打开一看原来全是书。原来赵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寻求一些好书,并把它们收藏起来。可是,当时的学者,文人地位地下,而他竟然还悄悄读书。当时赵匡胤就机智的跟柴荣说,我对自己又很高的要求,我想充实自己,以后能够更好的为您效劳。
唐朝崩溃后,五十年的五代十国后,柴荣将后周建立的很好,有志建立更大的中国,他被史家称为古代第一明君,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他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二十三岁称帝,不仅精明能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广泛优待,短短五年时间,他清吏治,选人才,君均定田赋,整顿禁军,奖励农耕,做了许许多多影响后世的事。柴荣长的方面大耳,他认为有帝王之像的都是和他一样方面大耳的的,许多方面大耳的人都被他找各种理由杀害了,我们知道赵匡胤也是方面大耳的,一直在柴荣身边转悠,为什么没有被杀害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