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 周日 晴
日常我们羡慕专家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策略,干净、麻利、快,不拖泥带水。同样一个问题,明明我们用时更多,而高手则在云淡风轻中完成了目标。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学校组织考心理咨询师证,费用自行垫付,考证结束可以报销。因为有钱的压力,那段时间,白天黑夜的翻等那几本书,从网上也下载打印了一些习题。没课时看,课间刷题,回家自学,同办公室伙伴一起相互提问,不明白的问题也经常讨论。第一次考试结果是一门及格,另一门不及格,反而是没看见人家怎么努力的伙伴则两门顺利通过。及格的那门课是实操课,纯理论那门则不行。抑郁一段时间,重新开始,也不得不承认,人的学习力是有较大差别的。如何提高自身的学习力,年龄成为了借口。
《人是如何学习的》中提到学习的第二条原则是,“为了发展在探究领域的能力,学生必须具有事实性知识的深入基础,在概念框架的情景中理解事实和观念,和用促进提取和应用的方式组织知识。”
1、变记忆性知识为理解性知识。
知识分成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魏志渊老师的解释是,事实性知识就“知识是什么”,而程序性知识则是“如何做的知识”。如同串一段珍珠,珍珠属于事实性知识,而如何串则是程序性知识;再比如,英语单词是事实性知识,而有词汇组成的句子,句子组成的作文则属于程序性知识。在学习中,学生需要有大量的事实性知识,没有他们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问题是,在语文及英语这样的学科,学生的输入量远远不够,事实性知识少,这就是语言学习差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高手善于理解性学习事实性知识,而一般人则热衷于记忆式学习。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可以把事实性信息转换成有用的知识。专家能够看到新手看不到的模式、关系、或者差异,形成对信息理解的核心概念,能够辨识什么是与学科相关的,哪些是非相关的,更能够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因此,他们不需要有全面的记忆能力,注意力不会因复杂事件而超负荷。
例如,英语教学中的单词量很大,如果老师任由学生浸润在单词的海洋中,脱离语境式地记忆单词,导致的结果单词可以在一遍遍中记住,但是不能灵活运用单词。况且,英语单词是拼音文字,会读就该会写,机械地唱歌式的记忆单词,在词汇量很小,单词组成很短时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词汇量加大,单词也比较复杂,学生死记硬背式的记忆就会出很大的问题。因此,高手老师会引领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在词块中记忆,利用音标记忆,主体式记忆,在运用中记忆等多种方式学习单词。
2、建构核心知识概念,抽取别人看不到的本质特征。
要分清核心概念与情景。学生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要么事实性知识不够,要么不理解知识,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堆切,凌乱无序,故不能顺利提取知识。高手则会注意建模,在概念框架中掌握知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他会将知识在有意义的信息模式中掌握。“不管在哪个领域,专家总是利用及其丰富的结构化信息基础,不仅是聪明人、优秀的思考者,有些能力,如任务规划,注意模式,生成道理的论点和解释以及与其他问题类比,都与事实性知识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超过以前认为的那样。”
例如,我的心理咨询证的考取,为什么是实操课先过,原因无非是在具体的处境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病人的症状及相关的数据。知识不再零散,而是以组块的方式呈现。提取也就比较容易。但理论部分则知识量大而凌乱,建纲设网的能力差,不能看透知识间的内在逻辑,以简御繁的能力差。因此要把握核心概念,在情景中理解概念。
3、在模型中组织与提取知识,运用与实践,在实践中细化模型。
核心的教学内容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事实性知识、核心概念、模型。建模很重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迁移,也就是学生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新情景和更快速地学习相关的信息。书上的举例是地理学科的学习。以概念框架式方式学会了美国地理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全球其他部分的地理任务。如果这有些抽象,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经常有句话“学习好的孩子干啥都差不了”。除体育与艺术素养之外的学科需要天赋外,其他各科学习成绩,打扫卫生的速度,处理班级复杂问题的时间甚至是打游戏,都会比一般孩子要好。原因无非是课本知识到生活知识的迁移。
总之,教师的教学要为“迁移而教”,有知识清单概念,有核心概念建构意识,有概念组成模型,形成智慧,知识、生活、生命打通的思维。我们要学习高手的学习方法,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高手,但至少可以是朝向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