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要成为专家,但所有的专家曾经都是新手。下面我们会看到,专家和新手之间有什么系统性的差距。
专家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某些鸡汤作家提到,任何人只要在某一领域经过一万小时的练习,就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这被称之为一万小时定律。这个一万小时定律脱胎于一些学者对各个领域专家的调查,他们发现无论是下棋还是音乐,从初学者成长为顶级专家,通常要花十年时间。虽然这个一万小时定律粗糙简陋,还有不少漏洞,不具备学术价值,但它依然还有励志的作用。从专家和新手的入行时间不同来看,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专家较之新手在该领域内具备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专家的某些神经网络突触连接密度更大
从脑的可塑性来讲,在进行某个领域的问题解决时,专家所调用到的神经网络,其神经元间的突触连接密度较新手会更高,从而使专家解决问题的速度更快。因为学习和练习能在微观层面上改变我们的神经网络。这有点类似锻炼身体,肌肉可以越锻炼越发达,大脑也可以。这就是专家之为专家的神经基础。
专家能看到问题的深层结构特征
专家和新手在表征问题时,也会有差异。表征问题的意思,通俗来说,就是将问题真正理解。我们可以将一个问题划分出两个层次,一个是问题的深层结构特征,一个是问题的表面特征。专家能更好地发现并认识问题的深层结构,新手则执着于问题的表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孩子们思考两头羊和四头羊加在一起时一共有几头羊,两头牛和四头牛加在一起一共有几头牛这些问题时,会关注羊和牛这些问题表面特征。而专家则能发现,该问题的深层结构特征和羊或牛没有关系,这个问题的结构本质上就是二加四等于几。知晓问题的结构特征,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通过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因为结构特征相似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也是相似的。
专家能快速识别并记住特定模式
除了能发现问题的深层结构之外,专家还能快速识别并记忆问题中常常出现的模式。以象棋专家为例,象棋专家几乎能一眼记住棋盘中局上,不同棋子的位置。如果我们把棋子打乱,专家能快速复原,而新手就做不到这点。但是,如果我们把棋子随机地摆在棋盘上,那么专家和新手都不能记住这些棋子的位置,因为这种随机的棋子分布模式没有规律,专家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说明,专家在自己所专长的领域拥有超凡的记忆能力,但仅限于自己所专长的领域。
专家具备更丰富的问题解决策略
专家不仅仅具备专长领域内的超凡记忆,他们还有更丰富的问题解决策略。他们能更熟练地使用手段—目的分析法,也就是将最终目标分解成多个子目标,将最终问题分析成多个子问题,一步步解决。专家还能通过逆推的方式,思考要实现最终目标,需要达成什么样的中期条件。专家对问题的初始状态也会有更细致的分析,从而更明确现状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差距。而新手解决问题的策略通常很单一,就是从初始状态不断地尝试可能的解决路径,不断地试错。
专家更依靠内隐思考
不少人也许有体会,自己在某个领域,无论是音乐、体育还是智力活动中,随着自身水平的提高,解决某个问题,完成某个任务时,越来越轻松了。我们越来越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似乎身体就能自动化地完成某个任务。比如弹钢琴和学习用键盘打字,刚开始学时需要刻意控制自己的手指,后来手指好像自己会动了。此时,大家就能体会到专家和新手的一个核心差异,那就是对陈述性知识的程序化。陈述性知识是可以用语言描述的,通常是概念的含义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而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骑自行车和游泳这些体育动作技能,都属于程序性知识。这些程序性知识能帮助我们进行“内隐思考”,我们无需有意识地消耗心理资源来控制自己,完成这些任务。换言之,专家较之新手,能习惯性地,不假思索地解决复杂问题。而新手则需要小心翼翼地,有意识地,缓慢和笨拙地主动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或思路,去艰难地进行问题解决。
专家的元认知水平更高
专家对自己的元认知也较新手更好。意思是,专家对自己有更高的自知之明,他们能更好地判断自己何时可能出错,能更好地判断问题的难度。而新手则很难做到这点,他们往往不能正确意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所以,专家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时候应该放弃。而新手很难判断这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