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此取彼。
意思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所以圣人明白最根本的需求和目标是什么,就不会被那些表面的欲望所迷惑,不会去追求那些虚妄的东西。
在这花花世界,人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诱惑,再加上人性本身的七情六欲,一旦放纵心性,就成了一具以情绪为主导的“行尸走肉”。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懂得思考。
很多人认为:认知决定命运。
而认知又与眼界、格局、知识储备、身份地位等相关。
而这些又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的。
其实,提高认知最重要的是智慧的思考,并且思考是每个人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事情。
有人会说,思考不就是想问题吗,谁不会,我天天思考。
重点来了!
其实,很多人所谓的思考,并不是真的思考,他们只不过是在印证自己的偏执之见。
我以前的文章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完整的事物,被分解成无数个碎片,一个人拿着一片或者多片,就认为这是那个事物的全貌,这就是偏执之见。
比如:
你认为婆媳矛盾的最大问题在于婆婆。
你去百度搜索,你会不自觉的筛选出结论是婆婆的答案。
事实上也并不是没有比较全面的分析,只不过你的潜意识会对与自己意见相同的答案格外重视。
你看短视频,只要你看一两点婆婆不好的内容,你会发现你刷到的都是婆媳关系类别的视频,而且大多是婆婆不好的内容。
这并不是客观事实,只不过是短视频的定向推送。
所以,从主观潜意识中,人们会格外喜欢、重视与自己相同的观点,而且会不自觉的忽略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再加上外界事物为了提高你的兴趣,会不断地推送你喜欢的内容,这一系列最终的结果就是:
人们的偏执之见越来越深,以至于觉得这就是经过思考、验证过的“真理”。
所以,人们太需要智慧地思考了。
如何?智慧地思考?
关于思考,有一个很关键也是非常简单的心法:
善思者无我。
不要因为不符合自己喜好、经验、固有认知就直接排斥掉其他可能性,要允许不同的存在,然后去思考去分析“为什么”。
《学经》说:
善思者,不执于知,不执于识,不执于故,故能去弊更新,以其无我,而通他物。
智慧地思考要摒弃固有的认知,目的是腾出空间来接受新的事物。
否则,就只能永远陷入在自我的意识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以己好恶而择其知,护其识。”
有人问,别人说的我听不明白怎么办?
不明不信,存疑而不去,待机而解。不以然为然,求实而去名,有实为据,以行证言。
当你能以无我的心态去思考,你的内心会回归清净,也能比较容易地看透事物的本质,洞察到事物的细微差别。
通过不断地智慧思考,能够感悟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人生的至高境界是什么?
心无所驻,情无所用,思无所长,意无所念,无知而觉,空洞而察,无所知,而无所不知。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