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锋言风语503:一节真正意义的探究实验课

锋言风语503:一节真正意义的探究实验课

作者: 锋华雪月 | 来源:发表于2018-10-14 18:29 被阅读0次

    锋言风语503:一节真正意义的探究实验课

    锋言风语503:一节真正意义的探究实验课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但是作为一名学科,既需要有实验探索的操作,也需要知识性问题。如何在实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一直是生物教师探索的内容。

    实验和探究,在一些方面有相同的内容,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实验是在实验室的条件,通过规定的实验步骤完成探索。而科学探究的方式很多,除了实验操作之外,还包括调查、观察、问卷、查阅资料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将科学探究等同于实验操作,狭隘地将探究课视作实验课,结果窄化科学探究内涵、泛化实验操作功能的课堂大行其道。

    因此有的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把这种长期形成的讲实验、背实验的传统习惯带进了新课程的今天。虽然验证性实验也可与教材中相应内容整合在一起,但在课堂上的详细讲解,而后或再择日在实验室进行学生操作,就出现了脱节现象。虽然教材编写者意识到这点,新课程标准教材将大幅度增加探究性实验的内容。但对有的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写,教材的意图为探究性的,但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时有一些老师图省劲和新课程理念的缺失,依然不自觉地又回到验证性。还是把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改为验证性实验,详细讲解后再做实验,走了老路,抱着老方法不放,仍出现实验课与生物学知识课的脱节现象。

    在七年级《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中,本节既是一节知识讲授课、又是一节实验课,很多教师都是先讲解再操作。但是如果把这一节实验课改成探究活动,效果会令人耳目一新。

    七年级教师金美玲老师就是这样设计的:

    1.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作为导入环节,既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要与本节课内容关联。金老师选择的方式是体检和到医院检查化验血液成分的内容,引入化验血液需要使用的器材就是显微镜。这个导入与学生生活有关,比有些导入以微小生物观察入手,不如这个形象生动。

    引入显微镜的内容后,接着教师展示学习目标: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操作方法;2.能将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物像。这两个目标设计虽未体现三维目标,但是面向学生的目标展示,还是比较具体明确的,特别是第二目标,观察到清晰的物像,是一个难点。

    2.  自主学习,先学后练

    在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的环节,教师一改学生观察课本名称,或者教师对照显微镜直接指出名称和作用的教法。教师利用学生对显微镜比较感兴趣,且有亲自操作欲望的学情,因此安排本环节的时候不是先将后练,而是先试后学。教师安排的自主学习设计,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学显微镜的结构,让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名称。学生自学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相说出显微镜的名称。

    3.  师生合作,突出重点

    在学生明确显微镜的名称后,显微镜各个结构的作用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例如目镜,教师通过视频投影出几种目镜,让学生观察长短和倍数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得出“目镜越长,倍数越小”的结论,并让学生记录在课本上。把重点内容在课本上用双色笔图画,把学生发现的难点问题记录在课本上,是初一学生一个需要强化的学习习惯,教师这个方面做的很到位。对于显微镜的各个结构都是采用观察,甚至摸一摸的方式,满足学生操作的欲望,达到掌握的目的。

    4.  小组合作,尝试操作

    显微镜的使用环节的学习,一般教师先示范,或者使用微课视频展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和要点。金老师一反常规,直接让学生对照课本,尝试进行操作。先尝试再纠偏,这样的方式在这个环节体现的最为明显。教师每两个学生配备一台显微镜,让这两个学生轮番试着操作显微镜,另外一个学生观察,并指出操作存在的问题。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学生的兴致很高。教师也曾在不同的班级采取先讲后练的方式,会出现讲解时学生不听讲,直接进行操作的学生。学生既然听不进去,不如让他们先操作一下,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而后再进行纠正。

    5.  展示操作,互学纠偏

    完成小组学习之后,接下来就是重要的展示环节。本环节主要目的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通过展示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师生进行纠错。教师安排了多名学生上讲台进行展示显微镜的使用操作,同时要求学生发现操作者存在的问题。

    6.  点拨评价,突破疑难

    对于出现的问题和注意的问题,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同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的问题,并提醒学生的注意事项。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有针对性,效果很明显。例如镜筒使用的过程中,要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再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这些要点的处理非常到位,要求具体。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实验课程,教师必须树立探究的理念,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都要进行科学探究。克服以讲为主课堂教学方式,矫正这种课堂弊端,需要教师强化科学探究意识,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在充分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高品质的科学探究活动。而致力于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则应当是每一位科学教师自觉的专业追求。

    《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对显微镜具有的强烈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总想摸一摸,动一动,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完成教学。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每一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实验操作能力。正如授课者金美玲所说:“在设计教学思路初期,自己觉得课本就是一本说明书,初一学生在阅读“使用说明书”后,大致能了解怎样操作使用”。

    很多教师为了省事、为了考试,而不重视实验。特别是有些教师只是到了初二考实验操作时,才突击进行实验操作训练,这就是本末倒置。以往的教材设计的实验往往以实验报告的方式呈现,注重告知学生一个目的,然后配给学生一些器材,让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过程从中得到验证的结论即可。这种模式只能让学生证明了事实的存在,而不能让学生探知问题的根源。而现行的新课程教材的实验课设计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体验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认知过程,倡导学生根据问题自主研究、合作共享、尝试发现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归纳为以下七个环节。(1)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A、B、C)(5)实施实验并记录(包括实验A、B、C)(6)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7)表达交流。因此,开展探究性实验从整体上应体现上述七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作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作为一种课型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应用。例如在“显微镜的使用”后的讨论交流中老师可以提出下列几个问题“用镊子将一只死蚂蚁,或将一根头发放在载玻片的正中央可否观察到它们的内部结构?”这些从学生的探究实验中引申出来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从而把课堂探究活动推向高潮。在这里优秀的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和创造才能,其他学生也从中受到启发,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锋言风语503:一节真正意义的探究实验课 锋言风语503:一节真正意义的探究实验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锋言风语503:一节真正意义的探究实验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lt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