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舍得,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微妙的言论。小时候,妈妈常常教育我做人不能太吝啬,要多舍得舍得。可是现在不由的想想,是舍多一点,还是得多一点才更好呢?在现实的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想要的得而胜过舍,想着不用太多,就一点点,一点点,然而一点点过后又开始有了另一点点的想法。说是贪婪,一点儿也不过分。当然了,就连我自己也免不了会去分这杯甜羹。
有个朋友和我争论,她的观念是:一个人应该先多得,再去少舍,因为假使A什么都没得到,那A哪来的资本去舍呢?相反,如果A能过多的得,那她就必须实行少舍,要是得和舍的份量都一样了,那A的人生又怎么能够升华起来呢?
为了更好的表明我的立场,加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发生,我并没有马上做出回复,而是过了一天,用邮箱阐述了我的观点:舍得,先从字面顺序来看,舍在前,得在后,即是应先舍而后得。这样一说,感觉很是不能服众,于是,换个点位再来看看,一个人是否能够得到,那一份所得应是同等或者不同等事物交换来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别人给予你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不先舍予别人,那别人又怎么会选择给予你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天,A有一块饼干,分给了B和C,过了几天B又给了C一块糖,D又给了B一块糖,然后此时的A就会收到B、C乃至于D给予的东西。可是如果A不先舍予B、C,那么B、C会给予A的几率是非常少的,相反正因为先舍予了B、C,使D也可能会给予A。这就又牵扯到了人际圈子的问题,以上为例,A不认识D,但却能通过B或者是C与D交友,从而获取D所现有的资源。兜兜转转,还是那句话,A如不愿先舍,何来其所得呢?再来谈谈得多得少的问题,我认为应先多舍再适中得,得不能太多,却也不能太少。
渐渐地一周过去了,也没一次回应,而在我已经认为自己战胜了她,心中开始有些窃喜的时候,一位常年没怎么联系的老朋友发来问候,我忙向他谈及此事,他沉默了几分钟对我说:小鱼儿,还记得我们争论过书上“矛盾”插图的事情么?当时的你可哭鼻子了呢!而现在的你们就好比那插图中的人儿,一个在大喊着:“我的矛锋利无比,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一个在大吼着:“我的盾坚固无比,什么都不能刺破。”很显然,你们这是在用什么能刺穿的矛,去刺什么都刺不穿的盾哪!
看着他回的信息,我呆滞了许久,脑海里忽然闪过了一个微小的故事:针昂起头高傲的对线说:“跟紧我,没有我你一点用处都没有。”而针在自豪的独自钻了几个来回后,发现身后的线并没有跟来,正想发怒,线却开口了:“看吧!没有我,你又能做成什么呢?只不过是在布上多了几个洞而已。”
一盆凉水哗啦的把我从头淋到尾,而我就站在雪地里,这种百感交集的感觉就是我此时凌乱的心境,原来舍与得是不可分开的,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也就不存在于舍多舍少的问题。
后来,我不再敢自信的认为多舍是好的,或者少舍是错误的。但是唯一能坚持的便是:“一个人要是不愿舍,那又如何得呢?”
本文纯属原创,如果您喜欢或是看好,那请您不要匆匆离开,指尖轻轻敲打出您此时的感叹,哪怕是留下只言片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