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澎湃新闻针对全国21省(市)的29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发现,93.1%上的是普通幼儿园,72.4%上的是普通小学,41.3%上的是普通初中。这意味着,这些高考状元们在“人生起跑线”上,并没有比其他孩子走得更远。是什么让这些孩子收获好的成绩?孩子在学龄阶段最应该培养哪些能力?
曾几何时,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的指引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考证大军,越来越多的孩子换了拉杆式书包,高中的知识初中学,初中的知识小学学,小学的知识幼儿园学。孩子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小,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似乎只有学习和考试了。甚至有人笑称:“在中国,最苦的阶层不是农民,不是工人,而是读书阶层,从幼儿园大班到高三。”
人生是一场长距离的马拉松,跟百米赛跑相比,对于跑马拉松来说,起跑却并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一开始冲在前面的很可能到最后掉队,一开始暂时落后的很可能后劲儿十足,而超强的体能、坚强的意志、合理的战术才是关键。
一个人的学习历程正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式的跑步,在起跑的时候让孩子有旺盛的学习兴趣,健康的学习心态,充足的学习动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幼儿阶段和小学低年级,并非要提前学习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基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我看来,独立性和自控力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从幼儿阶段延续到小学阶段,甚至是中学阶段,但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始终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生活能自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其实,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都需要学会自己解决可以自理的事情。如果在本该自理的各个阶段,却没有掌握这个阶段的基本技能,或者在思想上总是依赖大人,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真正走向独立。
1、两岁到六岁:重点关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孩子如果没有在幼儿阶段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越到后面就越难自立。一旦父母成为孩子的靠山,孩子自然不愿意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导致他们心理上无法断奶、精神上不能独立,甚至缺失基本的生存能力。
从两岁以后,在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任务,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一些事情。比如,一个两岁半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饭、自己背书包、自己整理玩具等等;四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洗澡、自己上厕所、自己整理衣服和床、自己清洗盘子等等;六岁左右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食物、自己叠被子和衣服等等。
2、六岁到九岁:重点关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岁以后,孩子将告别没有太多压力的幼儿阶段,进入小学,迎来人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阶段。而学习这件事,要靠孩子自己来,父母不能成为主角。因而,在小学低年级,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家长可以让孩子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回家后主动做作业;作业之前先复习,做好作业后要预习;做完作业自己检查一遍;不会的题目自己先想办法解;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不磨蹭;自己整理书包;留心观察生活;喜欢独立思考等。
3、九岁后:重点关注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九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也在学校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因而爱思考就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其实,独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会独立思考。一个从小喜欢独立思考的人,长大以后就比较有主见,不容易随波逐流,更不会盲目跟风。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需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而好奇心和观察力是孩子独立思考的开始,如果孩子喜欢探究身边的所见所闻,无论多么微小的事情,父母都需要多鼓励,让孩子觉得他的想法很重要。
当孩子稍微大一点,父母就要鼓励孩子学会质疑和多问为什么,即使在成人看来很无厘头的想法,我们也要尊重孩子。孩子自发产生的质疑,就很容易引发他独立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父母需要跟孩子讨论更多话题,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引发孩子的独立思考,还可以利用一些话题来拓展孩子的思维。
自控力,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
自我管理是社会化的基础,它和所有的发展领域都有联系——生理、认知、社会化和情绪等。对于学龄儿童来说,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学习成绩,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从这个角度来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发展起自律和自控,能主动控制自身行为以符合主观的价值观、期望、标准和规则。不过,两岁以下的婴儿还不具备自控的能力,但在两岁左右,这种自控能力开始有所萌芽。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自我管理的全面发展至少要到三岁时才开始。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生家长来说,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孩子的智商不高,情商不够,而是做事容易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总是坐不住。后者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孩子的自控力。当孩子发展起自控能力以后,他们就能控制冲动,会等待并延期行为,忍受挫折,延迟满足,并开始尝试制定计划并执行计划。
在能够控制行为之前,孩子需要能够管理或者控制注意。专注力能发展孩子的意志力和面对挫折的能力。专注力虽然是孩子学习所必备的能力,往往却很难在一本正经的学习中完全培养出来。专注力,大都是在玩耍、游戏、运动、户外活动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培养起来的。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一定能做到专注。对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也可能做到专注,但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控力。
通过玩拼图、找不同等很多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完全投入游戏时,他们根本就不会受外界影响而分心。专注力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不能等到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才开始重视。除了拼图、找不同这些游戏之外,再推荐几个有助于培养专注力的游戏:
1、木头人游戏:这个游戏可以在家经常玩,很多孩子都喜欢。大人和孩子齐声说:“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不管什么姿势,都要保持不动,静止几秒钟。
2、被窝游戏“看谁坚持时间长”:周末的早晨,不着急起床,和孩子躺在被窝里,跟孩子一起商量一个口令。说口令之前,在被窝里扭来扭去,钻钻爬爬,怎么动都可以,但是随着口令,就不能动了,静静地互相看着,谁先笑、谁先动就输了。
3、角色扮演游戏:设计一个活动场景,大人和孩子各扮演一个不同的角色,比如医生看病,可以让孩子扮演医生,大人扮演病人。在玩这类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一旦进入状态,就会玩得不亦乐乎,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