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后,二战跨考:致考研度过的漫长 “恋爱岁月”

作者: 璇子max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20:09 被阅读142次

    99年出生的她,经历了许多同龄人没有经历的。一战考研,毕业工作,再二战……

    团子把备战考研看作“恋爱”,实际上是一个很微妙的比喻:考研与恋爱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和考研磨合。而其中,有悲有喜。有人哭有人笑。

    只不过,考研是一场“绝对会分手的恋爱”,只是每个人的“恋爱时长”不同。

    今天,她把她的故事和经历都写了下来。5千多字,字字句句,都是自己最真的感受。

                                         致考研度过的漫长“恋爱岁月”

                                                                                                                         文|团子

    当我收到科大拟录取的通知时,先是仪式感的哭一鼻子,很快便平静下来。我也曾无数次幻想过,我考研成功,或者,离上岸差一步之遥又会怎样。

    两次考研,两种心情都真实体会到了。

    第一次考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学硕,距离调剂系统开放还有七个小时,我等到了复试分数线,嗯,没过。

    那会室友和好友都去复试了。空荡荡的寝室里,我盯着电脑,眼前一阵模糊,准备填报调剂。

    第二次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MJC),3月5号收到通知,3月11号去学校复试,3月13号公布了拟录取的名单。我从上往下一点一点往下翻名单,终于,看到了我的准考证号。

    这次,在家里肆无忌惮的放声大哭,像是对这两年的告别,也终于结束了考研这场漫长的恋爱长跑。

    01

    备考金融学,考进了死胡同

    我第一次考研是随大流的。身边朋友都在备考,好像自己不早点开始就会落后一大截;和好友一起,报了考研全程辅导班,好像学习有了监督和管理;大家都是考经济类相关专业,好像自己也应该去考这个。

    我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说对于这些问题我还没有个清晰的答案:我到底为什么考研究生?我考什么专业?我的水平到底能达到哪一个层次的学校?

    我这个小白,秉承着不知道考什么学校先行动,从好好学习英语一和数学三开始。

    但是心里很挣扎,深感未来迷茫。每天和别人一样上课学习做题复习,好像在做些什么,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做。

    这种混沌的日子,从大三的寒假开始直至那年四月。我知道自己的数学和金融基础一般,却想考名校。

    我幻想着名校的冷门经济专业会比较好考,我没有数据调查没有分析情况,就盲目下定决心。我以为只要我努力就能考上研究生。

    事实上,对数学越来越力不从心。

    虽然平时复习充分,但一模拟考试,还是大量不会。一时间我回到高三学数学的抓狂状态。

    我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学金融做研究?为什么要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数学已经如此难熬,专业课的复习又怎么办?

    带着这些疑问和那段时间的厌学情绪,我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里,我走不出来。后来我咨询老师,我们认真做了兴趣分析和复习情况分析,这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经济学专业。

    02

    与中传度过的“恋爱岁月”

    基于2017届的直系学姐跨考成功,当年分数线358分,往年最高370,其他年份都是文学的国家线左右,相对冷门,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

    六月初正式跨考,学习传播学和媒介经营管理。

    找了一个方向或者目标,要做的事情一下子就清晰起来。

    先找参考书目,慢慢学会关注公众号,看传媒经济的咨询,听网易传播学的公开课,看参考书做笔记等等。

    从一点不知道,到知道一点,到知道不少到学以致用,真的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它急不来,必须得要水滴石穿的坚持。

    第一年备考,看了20多本专业课书籍和大量的论文。这些书,让后来二战跨考的我,复习传播学的压力小了很多。

    大三暑假我选择留校复习,学校真的很支持学生考研,食堂、浴室、超市、教室依然开放。

    我总感叹有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就一定不要让自己失望。同时我也超级认真的减肥,每天早上六点顶着阳光踩着影子,在操场上奔跑一圈又一圈,再开始一天的学习。

    整整一个暑假,自习室学习氛围浓厚,我很快完成了基础阶段的学习,传经的参考书目都看完了。

    大概到了十月中旬完成了自己的传播学笔记。看似复习过程很顺利,没有数学,效率也很高。但当理论转化为应用这关键一步,却成了很难跨越的一道坎。

    中传的专业课考察有90分的论述题,这是拿高分的关键。我从九月底开始练习,在不停地练习和反复修改中,逐渐寻找写论述题的感觉。

    而我向来都不聪明,做不到一点就透,就只能慢慢领悟。直到12月考试前,才能写出自己满意的答案。

    (我的学习规划)

    考前一个月,几乎每天只有一个小时背政治,一个小时做英语题,其他的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复习专业课上。

    这样的复习方式,也造成了我对英语的忽视,长时间的不练习,英语的手感就降了很多,以至于最后成绩英语一也就只考65分。

    考前一周,每周一次的全真模拟。刷完历年真题,每种论述题,都有了自己的一套模板和适合的案例,笔记从薄到厚又到薄。甚至自己在两门专业课考试中分别押中一道题,所以我可以给其他题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

    但是真正上考场的时候,我才感觉到,考场上的发挥,就是你平时写的最多的案例和最熟练的表述。所以平时练习到位,考试的时候就可以顺利的答好题。

    每一次的考试总是有那些你不会的题目,遇到一些不清楚的概念,不清楚的概念我就把它留到最后去写,最终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了作答。

    考后去查了下,和自己考场上的理解没有很大出入,所以当你掌握一些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逼近它的真实含义。

    等到了成绩,过完年就立刻回学校准备复试,简历、自我介绍、复试参考书目、科研设想等等,跟着小程序打卡学习。

    直到等到分数线出来后,我那一刻觉得什么也不用准备了,你好像一个大大的笑话啊。

    而后调剂失败。自我安慰也算是经历完整的考研过程了,而身边朋友的纷纷上岸。

    作为一个失败者,我选择了自愈式的短暂逃避。

    03

    逃离考研,选择工作

    距离毕业只有一个论文答辩了。

    因为我的逃避心理,让我不愿待在学校,不想接触朋友,所以我给各种媒体公司投简历,腾讯、爱奇艺、公关公司、综艺、卫视、广告、新媒体……

    还好有公司通知我面试,让我觉得灰暗的人生还有一点希望,我还能去做些其他的事情。

    (当时去了好声音)

    最后我一个人去陌生的城市,接触一份完全陌生的工作,重新接触一切。我想从工作中,感受我一直想要学的传媒。

    从四月初到六月底,有很多次的不想工作了,每一次我都告诉自己,坚持完整个项目就回家复习考研,工作真的好累啊,我好想去读书啊,我想有更多的尝试,这种类型的工作不适合我,我要去提升自己的实力去尝试新的工作啊。

    想来有点可惜的是,因为自己的逃避,本科毕业的回忆成了空白。

    请了三天假,一天拍毕业照,一天毕业答辩,一天和好朋友在蚌埠吃了最后一次饭,然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没有毕业旅行,没有毕业典礼,甚至都缺席了一直想去的毕业前的跳蚤市场。

    来去匆匆,走的那么匆忙,那么慌张,都没有好好和大家告别。

    实习中也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从同龄人的身上我看到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未来而努力,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而很谢谢和大家相处的时光。

    我慢慢走出自愈的逃避,和对自己的全面否定,在新的环境里也遇到了善良而可爱的人啊。

    04

    与科大的“恋爱旅程”

    七月初回到家,开始二战。

    整个七月的复习效率是低效的。一开始我无法做到每天学习十个小时,心无旁骛,一个人在家里复习就更需要自制力。

    和去年学习状态相比,我对现在的自己担忧,生闷气。心里不甘认输,就这样放弃。

    回到家里,和大学同学失联,身边也没了研友。只有三个挚友,一个鼓励我,一个鞭策我,一个给我分析利弊。

    此时,我也面临着至关重要的择校问题。

    去年的经历也让我明白了选择和努力同样的重要,是否要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厮杀中突围,所以我要慎重选择接着考还是换,接着考我能否保证英语一提分?专业课是否还有上升的空间?换专业的话我该怎么选择?专业课相近最重要,我也就只有半年的时间复习。

    我叔叔从更宏观更长远的眼光去选择,最后选择了科大。

    但科大不同于新闻与传播的传统院校,所以在一开始接触科大的专业课时,我很难适应。

    或许我习惯了中传题目的思维方式,我觉得我如果待在思维的舒适圈,便无法突破,就算二战,也没信心。

    而从招生人数来看,科大MJC是中传传经招生人数的三倍,而报考人数却差不多,所以我下定决心,应该为可能性更大的事情去努力。

    人类无法缺少社交,有了家人朋友,就不觉得自己孤单。

    感觉有人期盼着你,有人在乎你过得好不好,你努力的时候会觉得有一种力量和安心。

    对于新闻学的内容我从0到1,半年时间里我学了新闻评析、消息改写、报道策划、研究设计等,一开始总是觉得自己来不及或者看起来很难,但是在“我相信你可以的”鼓励声中,我觉得用心去学去理解,就可以学会学好。

    有人说二战的压力特别大,当我自己经历后,我觉得不同于一战每天会思考能否考上,二战的我只能去学去练,我又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我必须有所成,我得拼尽全力。

    以至于我常常学习到很晚,熬夜加上饮食和不运动,很快我的体重就蹭蹭往上飙。

    后期背书的时候,我常常背着背着就留下了眼泪,我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就接着背。我也常常失眠,晚上很难入睡。

    一个人复习,了解别人的复习情况就只能通过网络。当看到那些政治选择题40+,专业课背了几遍,阅读理解错了两个的微博。比较自己的练习成绩,我就更加焦虑,考生水平都这么高吗?是我太笨了吗?

    可能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都只会跟着自己的节奏走,但是我第二次考研的时候却是心态不够好的,但是也是这些信息,让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而我常常对自己不满意。

    总结了去年的经验教训,我不敢对英语有一丝一毫的放松,每天都坚持英语的练习和单词的复习,政治的选择题也是每个知识点一点点刷过去,新闻实务和传播学的论述题坚持每周练习三次。

    基于去年打下的基础,学习专业课上没有第一年的费劲,我看了更专业的书籍和国外新传大佬们的专著,慢慢让自己的答题方式贴近科大的要求。

    但是等到拿到2019年科大的专业课题目,我还是觉得有些自己无法预料的情况,我就依据题目要求,尽可能把这两年所学到的东西都呈现在试卷上,用心答题,认真作答,那一句“我相信你可以的”始终在心中激励自己,直到所有的题目全部作答完。

    而政治和英语的考试过程中,我也明显感到比去年更加有信心,第一次上考场是有点紧张的是新鲜的,而第二次上考场是平静的。

    05

    两年一梦

    我以前总把一战失败归结于运气,但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你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努力,当然也没有什么如果,没有什么早知道。

    所有遇到的失败,应该更加客观的去分析失败原因,而不是自怨自艾,逃避现实,而你总有一天要面对它,克服它才会获得成长能量。

    当然,这是我的一种选择。

    考研不会是人生唯一的道路,而我选择了考研,是想要让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收获,能迈出跨专业学习的第一步。

    当一个人和自己拧巴的时候,就会自断他路,不撞南墙不回头。

    但是也很感谢这两年的经历吧。

    这段对我来说很难熬的时光,是自己的选择,那么就要自己走下去,而整个大学生活,也让我学会了自己学习,自己做决定,自己长大。你的身后有家人有朋友,她们伴你成长,给你力量。

    当知道拟录取消息时有人问我:“如果你第一年选个好考的学校,是不是就考上了?不要心太大,也许就不用二战。”

    我当时没有回答,但当我再次回忆这两年的点点滴滴,这些使我成长的经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是我在人生的道路口中,泥泞路上做出的慎重决定。

    人不能“悔不该当初”,把时针拨回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我依然这么做。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只能依据现在所有的一切,做出相对合适的选择,然后一步步走下去。

    End

    勇敢而又认真活着

    考研落下帷幕,未来也还会有很多选择等着我,还会有很多难题要自己去化解,所以请你继续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勇敢的认真的生活。

    回首走过的路,我们拥有超我才会反思自我,想想自己的选择和经历,以史为鉴,以往为镜,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让思想更成熟,让思考更独立。

    我相信人生的道路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我们会在长大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我要和这段故事说再见了,关注点也不会放在考研这件事情上了,寻找新的动力和方向,毕竟等着我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跨专业学习之旅也要做好准备。

    最后,谢谢听我说完我的这段故事,愿你努力之事皆有所成。

     

                                                        关于璇子

                                                           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本科护理,研究生中科大新闻学

                                                        坚信文字有暖心的力量

                                                       扫一扫,关注我 

                                                   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9后,二战跨考:致考研度过的漫长 “恋爱岁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os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