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钱穆的《中华文化二十讲》谈中庸之道,原来我们一直都错解了。
钱穆说“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
《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钱穆说这个意思就是“无论何事都有两端,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端。在此两极端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的距离。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
比如善与恶,既没有百分之百的善,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恶。人就只存在于善恶两极端的中道上。 基于此,钱穆又说“必须指出此两个极端,方能显出中道,才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若不执此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你猜我怎么会看到这段话,因为这是我们今天的统考试题,好难啊,学生都反映不太懂。
确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