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感悟良多。
文章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八日,正是“五四”落潮期,先生的心情是失望、彷徨、苦闷,但先生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著地追求。
他说:“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此,他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
先生感叹在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逝去了一万多日的我,又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
生命的长度,无人可以预料。
生命的厚度,可以自己把握。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