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北角的身影

西北角的身影

作者: 朔方南浔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04:18 被阅读0次

    深入中国西北的身影,走遍四川、陕西、青海、内蒙古等多个省份,书中涉及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历史、军事、宗教等多个方面,有力冲破了当时的新闻封锁,向社会传递出国民党统治下中国西北地区的真实境况。


    彼时西北农村由于较偏远的地理位置,加之与中国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的日常生活及节日习俗,人们对西北地区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

    真正使西北地区进入众人视线是蒋介石的“以西南为抗战阵地,以西北为建国基地”的政策,在东北沦陷、华北危机的背景下,西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成了抗战胜利和民族复兴的关键,而与此相冲突的是西北农村凋敝的民生境况。

    在《中国的西北角》内不乏有关于高利贷、“收款子”、“编保甲”等的描述,《宁夏民生的痛苦》更是点出自民国西北军进入后,富厚繁荣的宁夏地区迅速衰败的情况——“宁夏经十年来的变乱与剥削,民众之体力日坏,负担日中,收入日少,支出愈多,积至今日,渐有不能维持的形势”。范长江将其精辟概括为四点:农民的逃亡、高利贷的横行、粮食投机的普遍和重税制的厉行,事实上西北农村饱受摧残也归咎于此:鸦片的大量种植占据了大片土地,剩余土地不足以维持农民生计,地方军阀和吏治腐败,加之繁重的赋税和地方甲长的压迫,农民被迫背井离乡。

    《中国的西北角》首先是旅游通讯,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旅游通讯记录作者的所见所闻,所写内容多为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感情色彩较为浓厚,笔调较为生动。范长江笔下极好地呈现了中国西北地区的风貌,但也区别于一般的旅游通讯,有其独有的写作特色。

    1、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优美的文笔

    《中国的西北角》是集大成作,篇目大多以作者所到之地命名,每一处兼有全面的历史、地理介绍,环境的细致描写。

    开篇之作《成都出发之前》首段便是一处比喻,将机会比作一位美丽的姑娘,交代先行兰州的原因,并详细描绘成都平原,“密迩”、“观瞻”、“雄踞”等用词可见文字功底,从近处的车篷和小沟至远处的青翠,皆融入作者的细致观察。

    途径渭水时,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激发了范长江的记忆,秦岭北坡涧谷的皑皑白雪唤起“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感慨,讲述渭水流域的历史时,连引杜甫诗句,寻至渭水上游,看见流沙一片,又引“万里流沙道,西行过此门”……几乎每一处地方,范长江都能引诗作证他的环境描写。

    历史、地理的介绍几乎占全书的一半之多,譬如至玉门关附近,范从汉武帝和匈奴的对抗、民族关系谈至敦煌历史遗迹,商业和交通情况,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当今境况,似无所不知、无所不谈。

    2、对存在问题的深入思考

    《中国的西北角》中涉及的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书中有大量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除去一般的介绍,范长江还力图改变众人对西北地区的刻板印象。“东方的朋友常常轻侮的批评西北人,称其一切都落后,似乎不可以有为。而记者认为不当。东南人有东南人的长处,西北人有西北人的长处,人的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看环境如何,自己所得的训练不一样。”这也是他亲身经历后所得。

    范长江对旅途中所见的问题也有许多深入的思考。过松潘见胡氏,见其家徒四壁,服饰简朴,范问其:“人生究竟为的什么?”对方避而不答,转谈部下的行为让范长江很疑惑,当时的范长江还未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结合他后来的作品和行为,也可以看出其思想的转变。

    民族和宗教问题是他常常思考的,他认为我们的民族宗教政策应当更科学些,“确确实实的来解决彼此的痛苦,以谋共同的团结,似乎不能再用宗教的愚民政策,以自欺而害人”,对于少数民族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他主张“应痛彻铲除过去传统的民族歧视思想,重新以民族平等的精神,切切实实扶助国内各民族之经济、政治、文化的向上”。

    3、超人的预见性和洞察力

    对时事,范长江有过人的敏感性。洞察到西宁的军政大权逐渐转移到回族手上,他预测“如果西北发生了国际战争,或民族问题,西宁将远比现在重要”,面对青海军政私人化现象,他判断这样“与民争利”的政策,必然导致会使“民生日困,崩溃之危机愈近”,对各类不公现象,他也时常能窥见其中弊病,提出个人见解。

    4、人文关怀色彩

    通讯中时常可见民生凋敝场景,“财物被掠一空”、“生于离乱之世,不死于枪炮,亦丧于徭役”、“三尸横陈一塌”……《酒泉走向地狱中》一篇从标题就点出主要内容,集中描写了百姓的艰苦生活。越是大量的集中描写,越能看出范长江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他也毫不掩饰这点,“悲痛之感”、“没有勇气经过”都可看出他直接的情感流露。

    5、通俗化解释及细节

    通讯语言是文言白话,不难懂,但大量信息也不易读,若是面向一般民众,则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而范长江也尽量通俗地解释了一些内容。譬如写松潘汉藏政权之争时,他以甲乙双方代表两方势力,叙述以短句居多,用简短话语写双方行为,生动描述当时场景。在描述地形时,也附上了手绘地图,使复杂的地形描述更加易懂。

    尹韵公评价范长江时提到,有些人一会说“范长江‘有头脑、有作为、有勇气、有远见’,一会儿又说范长江不够成熟”,前文曾提及《中国的西北角》写于范长江思想未转变时期,作为一名政治中立的记者,仅实事求是地反映出西北民生情景。

    作为旅游通讯,《中国的西北角》不尽然客观,范长江也时常流露出个人情感和思考,彼时《大公报》奉献“四不”原则,由此看范长江的文章,也做到了“不党、不卖、不私、不忙”,符合当时处于发展中的新闻专业主义,而本书的真实性又高于客观性,其最大价值就是真实传递西北一隅的境况。

    黄远生认为新闻记者需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十月走遍四千多余里,克服众多困难,详尽写下中国西北角,于文中写下“记者本亦视生命如草芥之人,惟总觉得必须保持生命到能完全将观察所得报告给读者为止,始不负此一行”的范长江,无一不符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北角的身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vw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