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端木家达
据万历【溧水县志】记载:
“明觉寺西四十 。唐咸通(公元860年11月—874年11月)年建 ,初名正寺 ,僧德昭创元至正间,改今统间复建。”
明觉寺又叫明觉镇,位于苏皖两省的交界处,在我们石湫老家这个古老的小镇非常有名气,小时候我经常听到村上的大人们谈论有关明觉寺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每年的开春,母亲与村上的伯母、婶婶们结伴去明觉寺捉小鹅、小鸭苗回来饲养,因为从那时起,我放学回家就有了自己小玩伴,每年那一批批活泼可爱的小鹅、小鸭们见证我的成长。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明觉人特别聪明,他们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明觉寺的刀具在全国享有盛誉,产品行销海内外,而我们石湫乡经济落后,那时,石湫人非常羡慕明觉人的生活。
记得1985年,我参加公安工作,随公安前辈赵庆上、张荣本去明觉派出所整理刑嫌资料,所到第一个乡就是明觉。那一年我几乎走遍了明觉乡的每一个村落,我和我的同学在明觉的各个大队,吃大脸盆的老鹅,大块的红烧狗肉,现在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昔日繁华的明觉古镇,进入21世纪之后,因为经济建设的需要,现在被并到了我们石湫街道。
今天下午我去明觉社区工作,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感慨万千。经过当年工作过的派出所,我问那位战友,古明觉寺在哪个地方?于是他把我带到了在遗址上复建的新明觉寺,到了现场我随机询问了附近的几位居民,我问:
“这个曾经香火十分旺盛的寺庙建于什么年代?是哪个和尚建的?又在哪个年代复建?结果一问三不知,他们都答不上来,新建的寺里也没有关于明觉寺的介绍,仅仅有一些新建筑。
可见弘扬传统文化已刻不容缓,如再不重视,这些寺庙文化就要湮灭在尘埃中。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经过长时间努力,把它们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去粗取精,去伪成真,让年轻的一代继续传承地方文化。
在这里,请允许我引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结束本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34569/c9f01ac7219d426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34569/9b346bdf8c8a9f1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34569/14cad04dab06923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34569/b803803905be8e27.jpg)
2024年1月18日夜写于央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