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新篇

作者: 章海萍 | 来源:发表于2020-02-02 08:55 被阅读0次

    2020年阅读的一个小目标,就是希望能够走近鲁迅。

    要了解鲁迅、理解鲁迅,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放开眼光,来阅读他的作品,敞开胸怀,以自己的心灵,直接去感受和体悟鲁迅。而要真正读懂鲁迅,深入鲁迅的文学世界、精神世界,则须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时代,了解和理解他的所处的社会、时代,了解和理解他的社会人生感受、历史文化感受和世界感受。

    对我而言,起点归零,重新开始,慢慢走近。

    关键时期,认真生活,多吃饭,多睡觉,多锻炼,多读书,生活依然充实有序。

    一周的时间,读了鲁迅先生的六篇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孤独者》、《伤逝》、《理水》、《铸剑》。鲁迅的作品确实有些难以理解,比如狂人日记,篇幅不长,但却难以理解,索性又全部重新读了一遍,并不时借助度娘进行补习。

    最容易理解的一篇小说是《伤逝》,这是一篇爱情题材的小说,巧合的文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竟然是涓生和子君,喜欢追剧的朋友们是不是很熟悉,《我的前半生》的男女主角的名字,可惜的是结局没有电视剧中逆转和圆满。男主角涓生以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家庭的阻碍,追究婚姻自由建立了家庭,最终梦想破灭,爱情失败,女主逝去。如果简单地理解为爱情的消逝和背叛,大概不是鲁迅先生的本意,子君能够追究个性的自由,敢于离家出走寻求自由,最终导致她命运悲剧的,除了涓生的背叛,应该还有当时的社会现状,社会不改革,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很难实现。所以那时的子君被爱情抛弃后只有离世一条路,而现代的子君可以融入社会,重新逆袭。

    《铸剑》和《理水》都是根据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传奇改编而成,《铸剑》读起来更为轻松,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被杀,儿子为其复仇,鲁迅先生将神话故事进行了扩充,充满了奇异的色彩,但先生想表达的艺术内涵我尚未领会。《理水》是一篇更为奇异的小说,讲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却和现实生活交错一起,一边读小说一边看文后的释义,作者鲜明的指向意义就大体能够了解:遭受水灾的下民们精神愚昧麻木,被黑暗势力利用;趋炎附势的学者,丝毫不关心人们痛苦;昏庸的官员,贪图享乐,不顾人们死活;英雄的大禹,最终也是向现实低头。

    《孤独者》,鲁迅塑造了一个独具个性的知识分子,他以逃避的方式活在自己编织的“独头茧”中,最终向社会臣服,向现实低头,以一种自我毁灭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反抗。这是一篇不甚讨喜的小说,情节简单,语言晦涩,但能见到作者投入的心血,我想作者一定将当时自己的苦闷、失落乃至于绝望投射到主人公身上,那种深切的孤独感,那个孤独者,让人不忍责备,不吝心痛!

    《阿Q正传》是六篇小说中比较熟悉的一篇,文中的人物、情节都还依稀记得,再次阅读,感受却不一样。鲁迅先生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其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阿Q身上那是淋漓尽致。阿Q,中国最底层贫苦人民的典型代表,让人可怜,让人痛心,他姓不详,名不甚,不知籍贯,不知行状,除了“真能做”之外,确切地不过是名字当中的“阿”字;阿Q,中国底层农民性格中狭隘和麻木,让人痛恨,让人愤怒,他出名的“精神胜利法”安慰被欺辱的自我,他又欺软拍硬,专门挑软柿子捏,欺负小尼姑,欺负小D;他浑浑噩噩,即使到最后,落到被杀头的地步,还是在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忘记苦楚,他的一生不过是人生的最后一个动作——使尽平生的力量画圈,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地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以耸,画成瓜子模样。阿Q的命运悲剧当然有社会的原因,有陷害迫害他的“上层人物”,但也有他自己的原因,大概这正是鲁迅先生极力批讽的“国民劣根性”。

    最后说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非常遗憾的是,处于衔接时期的白话文小说读起来仍然有些费力,序是文言文写的,正文是白话文,但仍需要不断对照释义去阅读。小说文字并不长,但内容也有些离奇,以一个“被害妄想症”的自述,他“有病”,总觉得周围的人在吃人,也担心被亲人、社会“吃掉”,最后绝望中的狂人发出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声。真心话,要是不联系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不联系他的创作目的,真的无法理解和体会文章所指,我自己是靠着度娘和各种释义才理解和体会这篇文章的,想来,放在课本中孩子们还是很难共鸣的。

    读懂鲁迅,尚需一些时日和积累,我且慢慢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作品新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bf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