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柯小刚老师相互学习,我们恰恰应当把他看成一个严肃的、有担当的后现代人。
异乡人在傍晚之国的漫游朝向西方的新生,这一新生需要陌异之物的指引
经典与书写,实际上敞开了经典。这和他的书法一样毋庸具有解放性。这位德里达素未谋面的朋友,同样在书法当中找到了“书写与差异”的“起源”。
在当代西方引起了后现代虚无主义的“书写与差异”思想,在中国自古就是与“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
事实上,柯小刚的书写和他所追求的前人的注疏之间只差一个“延异”。假以时日,他也会具有古人的文本多样性。尽管他的事业一定比他的文字更有争议。(如果他的文字还在的话。)
柯小刚主义是一种“全盘西化”,即仿照西方人挖掘“古典西方”的冰山,如法炮制出了可供东方人攀登的“现代中国”。
正是在中国,一种神秘的,隐微的现代性汇入了技术的江海,要从种种被驯服的野蛮人手中解放文明人的成果。即便是未来的世界屋脊,也肇始于这股风烟俱净的力量。
后现代的西方不得不到中文世界才能找回自身文化的根源
现代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经典。这并不是德勒兹根茎式的玩笑话。辩证地看,柯小刚是列奥·施特劳斯在中国的代言人,或者刘小枫的反题。
柯小刚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辅以一定程度的明智,貌似反传统之物的传统本质自然会显露出来。(P125)
今天谈到传统文化的复兴,首要的任务很可能不是反思批判五四的反传统立场,而是老老实实补课,补中国古典学养的课。(P128-129)
传统就是传到今天的东西。(P129)
西方哲学既然已经通过翻译和研究而进入现代中文自身的语言,就已经成为现代中国自身的传统来源之一。时下中文世界中的西学研究,直接任务就在于抵制那种狭隘的国学民族主义攻击,认真继承和发扬我们已经培育了百年的西学传统。这些传统已经成为我们自身的传统之一,是我们的新王新统,我们就现实地生活在里面。(P197)
华就是花,夏就是大——华夏无非开花结果——华夏文明,开花结果之文明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