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西安一所学校学生因一部手机而杀死老师的事件,非常震惊:学生玩手机影响学习,老师收手机批评教育,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学校上演,怎么就演变成了一桩血案呢?我一直以为,能以刀枪相见,充满血腥味的,一般总有深仇大恨。但是,这次仅仅是因为一部小小的手机,教育者丧命,被教育者被抓,两个家庭,从此陷入痛苦中。
逝者已去,杀人者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人们亦会在感叹唏嘘之余,淡忘此事。但作为一名长期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联想到诸多校园伤害事件,痛惜之余,又有一丝惶恐掠过心头。学生犯了错要不要教育?究竟该怎样教育?说轻了,他当作耳旁风,对你不理不睬;说重了,要么玩自己的命自杀,要么玩他人的命杀人,让老师家长悔恨不已,痛不欲生。先不说"天地君亲师"的古训,老师劳心劳身,不被理解也就罢了,还要被自己的教育对象夺去性命,真是悲哀啊!
学生本应认真学习,备战高考,但却痴迷玩手机,对学习没有兴 学生本应认真学习,备战高考,但却痴迷玩手机,对学习没有兴趣。手机本是通讯工具,在学生眼里却成了精神寄托,甚至把手机看得比命还要重。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上学放学路上,常听到学生之间诸如此类的对话:“我昨晚作业做到十一点了才做完。”“活着真没意思!整天就是学习学习学习,烦死了!”“我妈眼里只有分数”“唉,放假等于没放,换个地方继续学习”……我们十二年的基础教育,总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学习高手,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考出好成绩,就像那个答出"冰化了会是春天"的孩子,没有人不认为他的内心世界很丰富,但是他的答案却不符合标准答案。
试想想,如果每次考试成绩不见长进,还得坐在压抑的教室里,看优秀学生独霸天下,那些所谓的差生就只能做出这些举动:要么发呆,要么睡觉,要么偷看课外书或偷玩手机。而马斯洛理论早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只有得到尊重和赏识,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才能更加热爱生活。
怪家长吗?想想家长也可怜。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呢?每家就一两个孩子,宝贝似的疼着,爱着。家长自己受过的苦,绝不想让孩子再受。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为工作,为孩子忙碌奔波。出去打工陪不了孩子,陪着孩子又养不了家。他们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以弥补不能陪伴的亏欠。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是支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定海神针。他们对孩子,对学校期望值都很高,孩子的分数稍有波动,心理稍有变化,他们便如惊弓之鸟,心神不宁,情绪不稳。
有人要怪老师了,说学生是老师教育出来的,老师只教书不育有人要怪老师了,说学生是老师教育出来的,老师只教书不育人。作为一个教龄近30年的老师,我感到憋屈。学校和社会对老师的评价不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吗?看考上了多少个名校学生,看学校升学率排名高低。老师倾尽全力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及得分策略。学生考试分数要排名,老师也要排名,学生考不到第一名,老师的绩效考核有可能就是零分。老师当然知道育人的重要性,但育人留不下痕迹,无法用分数量化出来。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老师的教育空间被逼得越来越狭窄,即使想做一个好的教书匠都是难上加难。惩戒难以实施,搞不好失去尊严事小,还可能有性命之忧。教育不是万能的,老师不是神仙,他普渡不了众生。
人性是趋利避害的。当社会用单一的财富来衡量成功,教育用单一的分数来考查质量时,随之产生的问题会越来越多,社会管理成本会越来越大。往长远看,即使那个李姓学生今天不杀周老师,明天也有可能杀了他的父母,后天有可能杀了给他看病的医生抑或无辜的路人。
教育究竟要教什么?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切尔诺贝利的回忆》中教育究竟要教什么?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切尔诺贝利的回忆》中写到: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有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这些话如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啊!梁启超先生也说过:教育“为的是学做人”,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不惑、不忧、不惧,顶天立地做一个人。知识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自由、和谐、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如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信息技术更是飞速发展,新思潮、新东西、新诱惑层出不穷,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面临艰巨的挑战。你以为,孩子就是孩子,学生就是学生,你供他吃穿用,老师教给他知识,他就得听话。但你别忘了,他首先是一个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独立个体,他不是个机器,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一个人的成长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那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或许,一个偶然的因素可以改变他的一生。因此,对心智尚不健全的未成年人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做出改变。
特别喜欢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马修老师春风化雨般的特别喜欢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马修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诲让我难忘。那是一所由问题学生组成的法国乡村寄宿学校。"放牛班"意即未来没有希望的一群人,只能回家放牛。学校对学生管理严格,动辄体罚惩戒。马修老师来任教,他用一颗博爱、包容、智慧的心,抓住各种契机,引导、点拨、感化学生。皮埃尔被关禁闭,没法见到来探访的妈妈。马修老师对他妈妈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皮埃尔去看牙医了,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他让乐格克去照顾被打伤的麦神父,而不是把他送到校长室去接受体罚,乐格克为此流下了眼泪。他组建合唱团,让全班同学都在合唱团有一席之位。他给最捣蛋又最有歌唱天赋的皮埃尔安排了一段个人独唱,任命不会唱歌的佩比诺当合唱团团长助理,练唱时负责给老师递指挥棒,递乐谱。任命唱歌走调的郭邦当乐谱夹。他因材施教,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孩子们在音乐中建立自信,赢得尊重,慢慢地变成最好的自己。当然,他也进行批评教育。皮埃尔犯错后被取消了独唱资格,他故意冷落他一段时间,打击他的骄傲。被宽恕重新得到机会的皮埃尔,眼神里有了感激之光。
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教。辞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想回归教育的马云曾说:“老师,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人,老师是每个人生命中除了父母之外影响力最大的人。”“有时候,老师不仅仅在于有多少知识,而在于你有多坚强的心、多温暖的心,能够改变别人、影响别人。” 真正的好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能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更要有博大的爱心,宽广的胸怀,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亟需改变观念,抓住教育的核心问题,教给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和视野,教给孩子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胸怀和方法。
什么时候才能让学校成为学生最爱去的乐园呢?爱学习的,爱运动的,想唱歌绘画的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找到心灵安宁的寄居点。每个老师都能和学生正常的交流,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他们站着教书,也得到应有的尊重。年轻人都把成为一名老师作为首选职业……就像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低矮的小草,有开花结果的,也有常年青绿的,每一种生物都能和谐相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那该多好啊! 白肖冰
2020.1.9深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