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生读书计划 1000本书读书计划 书评 书单 书摘书与书评
人殉,物产丰富,掌握海上咽喉要道的国家,来听三佛齐国的历史

人殉,物产丰富,掌握海上咽喉要道的国家,来听三佛齐国的历史

作者: 燕音羽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10:07 被阅读1次

文丨燕音羽

在翻阅《诸蕃志》的时候,“三佛齐”这个名字不断出现,我很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一个物产丰富得就像能随处捡到的帝国,

一个视国王如神佛,保留着为国王殉葬习俗的帝国,

一个掌握着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的帝国,

一个经常和阇婆国打仗,最后却被另一个国家——马六甲王国灭亡的帝国,

它的人民是曾经是怎么生活着的,这点让我十分好奇。

【译文】

三佛齐国

地理位置(来源:globalsecurity.org)

三佛齐,位于真腊国和闍婆国之间;分辖15个州,在泉州的正南方。

冬天顺风行船,从泉州出发,大概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达三佛齐国。

凌牙门有(在现在的新加坡)有三分之一的商人刚刚进入该国(原文这里有缺漏)。

三佛齐国的人大多数姓蒲。

国都用砖头叠起来砌成城墙,城池周长有几十里。

国王出入乘坐船只,身上裹着粗布,头上遮着绢布做的伞,身边有武装侍卫守护着。

三佛齐国人散居在城外,有的人生活在水中竹排上,竹排上铺着木板,屋子上盖着茅草。他们不交赋税。

近代水上房屋(来源:维基百科)
巴瑶族村落(来源:rastafari.tv)

马来西亚的海域中现在还生活着一群巴瑶族人。

他们以舟为家,一辈子几乎没怎么离开过海洋,过着游牧民族一般的生活。

他们在海上搭建起聚居村落,出行只靠小木船。

当地人都熟悉水战、陆战,如果爆发战争,他们可以随时加入军队。

他们由自立的酋长带领,都自备武器、干粮,对敌是一副拼命三郎的作风,彪悍程度在各国能排第一。

国家不使用铜钱,买卖的时候凿银子来交易。

四季的气候炎热的天气多寒冷天气少,家里养的牲畜种类和中国差不多。

当地出产有花酒、椰子酒、槟榔蜜酒,这些种类的酒都不是用酒曲来酿造的,但是喝了都容易醉。

他们一般用外国文字书写平时的书信,印章做成国王的指环形状;但是上奏的表章则使用中国文字。

国家的法律很严厉,犯有奸淫罪名的男、女都会被处以极刑。

国王死掉以后,所有人都剪掉头发穿上孝服;

国王的随从每个人都愿意殉葬,其他人把木柴堆起来烧,烧得火势熊熊的时候,随从们就会跳到火里自焚,这被称为“同生死”。

人殉制度在我国也算是历史悠久了。

商朝已经发展成天子要有数十到数百人殉葬。

安阳殷墟商王陵墓区的一座大墓中就有360多个奴隶殉葬,其中大多数是青少年和儿童。这样殉葬几百人的大墓还不止一个。

两汉之后逐渐用陶俑来代替活人殉葬,但是明朝朱元璋再度开启人殉的风气,幸好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俘虏那位)临死前将这个制度废除了。

幸好我们生在一个没有殉葬制度的时代。

有一种佛叫金银山,佛像是用黄金铸造成的。

三佛齐观音像(来源:维基百科)

每当国王登基的时候,人们按照国王的身体样貌先用黄金铸造一个金人,然后用黄金器皿来供奉金像,态度非常恭谨。

这些金像、器皿各自雕刻上说明文字,子孙后代不能损坏它们。

三佛齐的人如果病重,他们就会把和自己体重相等的银子施舍给国家内其他穷苦人家,祈求可以晚死。

民间称国王是龙精,不敢吃大米,只吃沙糊,否则的话,天气会干旱,米价会上涨。(这句翻来翻去,总感觉不通。)

国王洗澡的时候要用蔷薇露,用水洗澡的话就会有涝灾。

三佛齐有一顶百宝金冠,非常沉重,每当到大朝会的时候,只有国王能戴,其他人都不能胜任。

国王传位给王子的时候,就会把王子们聚集起来,让他们戴这个金冠,能承受得住的王子就能得到王位。

这就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的真实版么?

再想一下,这些王子的脖子要多粗才能承受得了这顶金冠啊?

相传以前三佛齐国的地面突然下陷出现一个大坑,数万头牛成群结队从坑里奔出来,一直跑到山中,人们争先恐后地捕捉它们吃掉。

后来人们用竹子木头堵住这个大坑,就再也没有牛跑出来了。

我觉得这应该是当地的人根据地震编造流传下来的故事。

印尼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界处,大陆板块在这里交接,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也许是当地地震后,动物们到处寻找安全的地方,人们趁机捕捉这些动物,于是把这事流传了下来。

本地特产有:玳瑁、龙脑、沉速暂香、粗熟香、降真香、丁香、檀香、豆蔻。

除了这些本地特产,还有大食(阿拉伯帝国)等其他国家出产,但是汇聚到三佛齐的特产:

珍珠、乳香、蔷薇水(香水名)、栀子花、腽肭脐(中药名)、没药、芦荟、阿魏(中药名)、木香、苏合油(药物)、象牙、珊瑚树、猫儿睛(猫眼石)、琥珀、番布、番剑等等。

外商来经商买卖,主要用金银、瓷器、锦绫、缬绢、糖、铁、酒、米、干良姜、大黄、樟脑等东西来交易。

三佛齐国在海中央,掌握了各国航海的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来源:safety4sea.com)

从三佛齐国的位置来看,它掌握的这条航海通道应该是现在的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水道,通航历史远达两千多年。

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现在它仍然是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

古时候人们用铁锁链拦截船只,防止海盗来往,操纵起来方便灵巧;如果商船到来,就会让其通行。

近年来海盗减少,风平浪静,所以铁锁链也撤销不用了。

铁锁链堆积在水边,当地人就像敬重神佛一样敬重它。

如果有船经过,都会祭拜它。

铁锁链上涂上油,看起来像新的一样,就连鳄鱼也不敢跨过它祸害百姓。

如果商船经过它不去祭拜,人们就会坐上船一起攻打商船到死为止。所以国家的船都聚集在这里。

蓬丰、登牙侬、凌牙斯、加吉兰丹、佛罗安、日罗亭、潜迈拔沓、单马令、加啰希、巴林冯、新拖、监篦、蓝无里、细兰,这些都是三佛齐的附属国。

三佛齐国在唐昭宗时期才开始和中国沟通往来。

宋太祖年间,三佛齐国一共派遣三次使者进贡。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三佛齐国向宋太宗告状说阇婆国入侵他们,请求宋太宗向阇婆国下令停止入侵,宋太宗答应了请求。

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三佛齐国向宋朝上书说自己国家修建佛寺来祝愿真宗长命百岁,希望真宗给佛寺赐名和铜钟。

宋真宗很赞赏他们的做法,下诏用“承天万寿”做匾额,并且赏赐铜钟给他们。

景德、祥符、天禧、元祐、元丰这些年间,进贡的外交使者络绎不绝,皇帝总是下令嘉奖抚慰他们。

三佛齐国东面和戎牙路(或作重迦卢)接近。

【原文】

三佛齐国

三佛齐,间于真腊、闇婆之间;管州十有五,在泉之正南。冬月顺风,月余方至。凌牙门经商三分之一始入其国(?)。国人多姓蒲。累甓为城,周数十里。国王出入乘船,身缠缦布,盖以绢伞,卫以金镖。其人民散居城外,或作牌水居,铺板覆茅。不输租赋。习水陆战,有所征伐,随时调发;立酋长率领,皆自备兵器、糗粮,临敌敢死,伯于诸国。无缗钱,止凿白金贸易。四时之气多热少寒,豢畜颇类中国。有花酒、椰子酒、槟榔蜜酒,皆非曲蘖所酝,饮之亦醉。国中文字用番书,以其王指环为印;亦有中国文字,上章表则用焉。国法严,犯奸男女悉置极刑。国王死,国人削发成服;其侍人各愿殉死,积薪烈焰,跃入其中,名曰「同生死」。有佛名金银山,佛像以金铸。每国王立,先铸金形以代其躯;用金为器皿,供奉甚严。其金像、器皿各镌志示,后人勿毁。国人如有病剧,以银如其身之重,施国之穷乏者,示可缓死。俗号其王为龙精,不敢谷食,惟以沙糊食之;否则,岁旱而谷贵。浴以蔷薇露,用水则有巨浸之患。有百宝金冠,重甚;每大朝会,惟王能冠之,他人莫胜也。传禅则集诸子以冠授之,能胜之者则嗣。旧传其国地面忽裂成穴,出牛数万成群,奔突入山,人竞取食之;后以竹木窒其穴,遂绝。

土地所产,玳瑁、脑子、沉速暂香、粗熟香、降真香、丁香、檀香、荳蔻外,有真珠、乳香、蔷薇水、栀子花、腽肭脐、没药、芦荟、阿魏、木香、苏合油、象牙、珊瑚树、猫儿睛、琥珀、番布、番剑等,皆大食诸番所产,萃于本国。番商兴贩,用金银、甆器、锦绫、缬绢、糖、铁、酒、米、干良姜、大黄、樟脑等物博易。其国在海中,扼诸番舟车往来之咽喉。古用铁■〈纟索〉为限,以备他盗,操纵有机;若商舶至,则纵之。比年宁谧,撤而不用;堆积水次,土人敬之如佛。舶至,则祠焉;沃以油则光焰如新,鳄鱼不敢踰为患。若商舶过不入,即出船合战,期以必死。故国之舟辐凑焉。

蓬丰、登牙侬、凌牙斯、加吉兰丹、佛罗安、日罗亭、潜迈拔沓、单马令、加啰希、巴林冯、新拖、监篦、蓝无里、细兰,皆其属国也。其国自唐天佑始通中国。皇朝建隆间,凡三遣贡。淳化三年,告为阇婆所侵,乞降诏谕本国;从之。咸平六年,上言本国建佛寺以祝圣寿,愿赐名及钟。上嘉其意,诏以「承天万寿」为额,并以钟赐焉。至景德、祥符、天禧、元佑、元丰,贡使络绎,辄优诏奖慰之。

其国东接戎牙路(或作重迦卢)。


《诸蕃志》作者

赵汝适(1170—1231年),字伯可,宋太宗八世孙。祖籍河南开封,祖父南渡后,于绍兴初定居临海(今属浙江台州)。

绍熙元年(1190年),赵汝适以祖上遗泽,补将仕郎。嘉定十六年(1223年),知南剑州。次年转朝奉大夫、朝散大夫、提举福建路市舶司。宝庆元年(1225年)七月兼权泉州市舶使,十一月又兼知南外宗正事。

赵汝适在泉州期间,泉州海外通商贸易正值兴旺。他初任泉州市舶司提举时于“暇日阅诸蕃图”并“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道其风土与夫道理之联属,山择之蓄产,译以华言。”写成《诸蕃志》2卷。

《诸蕃志》

上卷为《志国》篇,记海外诸国的风土人情,下卷为《志物》篇,记海外诸国物产资源,共收45篇,约9万字,为后来《宋史・外国列传》所本。

它记载了东自日本、西至东非索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东岸诸国的风土物产,并记有自中国沿海至海外各国的里程及所需日月,内容丰富而具体。

该书有关海外诸国风土人情多采自周去非《岭外代答》的记载,有关各国物产资源则多采访于外国商人。

其中虽然不免有错讹,但就全书史料价值来说,仍不失为记述古代中外交通的佳作,并经常为后来的史地学家所引用。

相关文章

  • 人殉,物产丰富,掌握海上咽喉要道的国家,来听三佛齐国的历史

    文丨燕音羽 在翻阅《诸蕃志》的时候,“三佛齐”这个名字不断出现,我很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一个物产丰富得就像能...

  • 咽喉要道

    咽喉离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一一脑袋最近,走咽喉的经脉有八条,所有上脑,上头的经脉,全都要经过咽喉。咽喉病实际上是在帮助...

  • 咽喉要道

    如今很多人患上咽喉疾病,干痒红肿,异物感,慢性炎症,对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干扰。 据说人的咽喉与脏腑和经脉联系紧密,...

  • 库尔勒――“眺望”

    “库尔勒”是维吾尔语“眺望”的意思。 库尔勒市历史悠久,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630年佛教玄奘西天取经曾途经库...

  • 古城谣

    蹲踞河西要道 横卧天地咽喉 多么豪情 又多么无情 一双冷眼看尽了世间恩怨 不曾偏袒柔弱 烽火台是历史的眼线 照看着...

  • 咽喉要到

    为什么有“咽喉要道”之说,因为咽喉离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脑袋最近,走咽喉的经脉一共有八条之多,所有上脑、上头的经脉...

  • 论语时间:道千乘之国,从殉马坑看领导力

    早年做电视编导时讲到齐国历史,曾去山东临淄拍摄过殉马坑。六百多匹沉睡的战马依然保持着奔驰中的临战姿态,那场面既惨烈...

  • 风雪载途,南征北战--甘肃750千伏河西电网加强工程

    “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启动,甘肃又重新焕...

  •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二道并修,以外无别佛法佛菩提道——大菩提解脱道——二乘菩提 上图的...

  • 片断

    这条路,是王二浜通向外面世界的咽喉要道,连接支何线,由此往204国道,或苏通汽渡,苏通大桥,他变成水泥路的历史还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殉,物产丰富,掌握海上咽喉要道的国家,来听三佛齐国的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is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