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但是,这时候即使听不到家人的“谢谢”,也应该一边收拾餐具一边想“我对家人有用”。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只要拥有了这种奉献精神,眼前的现实就会带有截然不同的色彩。
事实上,此时如果非常焦躁地洗餐具,不仅自己不会觉得有趣,就连家人也不愿靠近。另一方面,如果是一边愉快地哼唱着歌一边洗餐具,孩子们也许会过来帮忙,或至少营造出一种容易帮忙的氛围。
哲人:但是,这时候即使听不到家人的“谢谢”,也应该一边收拾餐具一边想“我对家人有用”。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只要拥有了这种奉献精神,眼前的现实就会带有截然不同的色彩。
事实上,此时如果非常焦躁地洗餐具,不仅自己不会觉得有趣,就连家人也不愿靠近。另一方面,如果是一边愉快地哼唱着歌一边洗餐具,孩子们也许会过来帮忙,或至少营造出一种容易帮忙的氛围。
——《被讨厌的勇气》
哲人又开始他的圣人行为表演,又让我想起一句俗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摘录的这段话上文描述了一个此时此刻可能正在发生的场景,一家人吃完饭,丈夫坐到沙发上看电视,孩子们回到房间玩耍,妻子一个人开始洗碗。
如果这是洗洁精广告,此时妻子就会看着自己活泼可爱的孩子,英俊帅气的丈夫,一尘不染的大房子,抬起手来摸一摸纹丝不乱的发髻,洗着碗开心的笑出声。
但这是生活,洗碗的这个人可能是祖祖辈辈都这么洗过来的女人,也可能是工作一天回到家又做饭、做好饭喂孩子吃饭的妈妈,此时她真的在思考自己对家庭的贡献的话,她会不会发现自己的贡献过于巨大,又或者被丈夫和孩子习惯性无视,她会不会想把碗都扔了算了。
哲人在设置场景时,经常把前提设为人们都衣食无忧,都会合乎逻辑的思考,都有相当高的道德底线与敏感的同理心。
当然不是这样,我就是个扔到大街上再也找不出来的普通人,我知道自己的懒惰、自私、胆怯,也知道自己习惯了别人的付出,就会把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哲人的举例无法说服我。
如果说他者贡献在家庭中的体现,为什么不是丈夫或者妻子共同商讨家务分配,为什么要让某一方牺牲权利等待他人的道德觉醒。
当然,如果妻子很喜欢洗碗,不觉得做很多家务心里有怨言,那也许是像爱好和志愿服务一样的他者贡献。#读书有痕#
网友评论